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9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近日發布關于人工智能(AI)的年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通過人類投票判定對話型AI回答準確性的測試中,2024年1月美國頂尖AI相對于中國產品尚有9.26%的得分優勢,而到了2025年2月這一差距已縮小至1.7%。
報告稱,在高性能AI模型數量及民間投資方面,美國仍處于領先地位。
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發布最新年度報告——《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在生成式AI開發方面,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中國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憑借最新模型展現的卓越性能,正迎頭趕上美國AI產品。
報告分析稱,AI在圖像分類、語言理解、數學等特定技能領域超越人類能力的項目持續增加。谷歌、OpenAI、DeepSeek、xAI公司、Anthropic公司、元宇宙平臺、米斯特拉爾人工智能公司等企業競爭日趨白熱化。
此外,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8日報道,根據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發布的最新《人工智能指數》報告,在用主要人工智能評價標準進行衡量的情況下,中國模型與美國模型的性能已接近持平。
包括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在內的科技巨頭以及深度求索、智譜AI等初創企業躋身全球15個最知名人工智能模型的開發商之列。這些模型包括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系列以及深度求索的V3基礎大模型和R1推理模型。
斯坦福的這份報告稱:“深度求索V3基礎大模型發布后引發了相當大的關注,尤其是因為它以遠低于多數先進人工智能模型的算力資源需求實現了極其卓越的性能。”
中國的人工智能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可歸因于其在研究和專利方面的大力投入。在北京宣布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國家戰略并提供資金政策支持以來,中國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呈現穩步上升。根據該報告匯總的數據,截至2023年,中國發表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居世界之首,占總數的23.2%,高于歐洲的15.2%和印度的9.2%。
在獲得的人工智能專利數量方面,中國也處于領先地位,在2023年占到全球總數的69.7%,其次是美國的14.2%。
該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全球性進步正在推動這項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并有可能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報告特別提到了諸如日益加速部署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隊等實例,包括目前已在中國多個城市投入運營的百度公司“蘿卜快跑”服務。(編譯/曹衛國 馬曉云)
Deepseek標識(美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