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tuzhuxi 20250410
今天的帖子分幾個部分。第一部分,點評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臨時調整;第二部分,對格局稍加分析;第三部分,中國下一步要注意的幾件事(也是建議)。
第一部分:點評特朗普的政策調整
昨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臨時決定調整政策,宣稱將對中國的關稅進一步提高到125%(也就是在第二任期間加征的104%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21%),在90天內暫緩執行對大多數國家“對等關稅”,但維持10%的普遍關稅。
快速點評:
1.特朗普對黨內、業界和市場讓步了。(Bill Ackman這幾天發起輿論攻勢,一直公開提出對關稅給出90天的緩沖期)
2.市場非常歡迎這個舉動,美股大漲,以資“獎勵”。人們認為,特朗普最終對Trump
put低頭——這個總統還是得看股市的臉色。也由于這個反轉太過劇烈,可以合理猜測特朗普圈層可以通過內幕交易謀利
3.關稅并沒有撤除,貿易戰還在進行。10%的普遍關稅也是關稅;“對等關稅”只有90天的緩沖期,靴子號稱還要落地,博弈還在繼續
4.特朗普希望通過設置高墻,倒逼企業到美國投資,重振制造業。然而對于企業來說,投資需要確定性,關稅不能朝令夕改。如果美國政府把關稅確定下來,達到了一定的絕對稅率水平(太低也不行),并且十年到十五年不變,形成很強的確定性,企業才會選擇通過投資重新布局供應鏈。結果,特朗普在4月2日推出,與黨內、幕僚、業界、市場、輿論界博弈了半天,結果一周就暫緩執行,形同兒戲,這就是典型的朝令夕改。他未來是繼續加征關稅,還是選擇就此取消呢?如果我把供應鏈布局到了東南亞,此時還需要向其他國家或美國本土轉移么?當然是觀望。在關稅來回變的情況下,沒有企業會把產業遷回美國,而會選擇觀望。而且不僅如此,由于未來存在各種不確定性,還會收緊投資和招聘。(因此,特朗普幕僚中主張關稅的一派,都認為關稅應該長期化)
5.對于美國消費者也是。一是囤貨(提前采購),二是收緊開支(因為價格提高了),三是現金為王,或者買點黃金(股市也有不確定性)。企業和消費者收縮疊加作用,會導致經濟增速放緩,乃至進入衰退。
6.帶有短期性,且增量并不大的關稅,很容易被供應商傳遞給消費者。原來十塊錢的東西賣十一塊錢。這些不至于從根本上影響消費,最后是政府變相給社會征稅,此舉的結果,實際上是減少減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7.特朗普在選舉時就宣稱要對所有國家加征10~20%的普遍關稅;對中國加征60%的關稅。現在推出的關稅,實際上大致符合他當初的計劃,“回到了原點”,只不過因為中國反制,他額外對中國加征了60%的關稅,代價更大,同時把盟友關系及市場搞得一塌糊涂。
第二部分:格局分析
如筆者昨天在《》里所寫的,研究美國政策,不能只盯著特朗普,必須超越特朗普。特朗普是個“病人”,把政府變成了“草臺班子”,是對美國政策和戰略的最大干擾。但這不代表特朗普背后沒有“高人”,不代表美國沒有“高人”。所以我們要看看他的幕僚是怎么想的。專業人士是怎么想的。共和黨黨內共識是什么。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共識是什么,朝野共識是什么,各方的最大公約數是什么。我們要設想:如果特朗普不在了,美國的長期方向是什么。
(這也是昨天我們分析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夫·米蘭(Stephen Miran)講話的原因。戳:)
那么,美國目前的最大公約數是:第一,美國要振興本土產業,一定程度保證自己的技術自主、供應鏈安全、帶動就業;第二,在全球范圍內維護美國霸權地位及美國主導秩序的同時,要兼顧美國民眾的利益(即在“全球主義”與MAGA的“美國優先”之間找到某種中間地帶;第三,美國要維護自己的盟友和伙伴,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以美國“太陽”為中心的生態體系;第四,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應該聯合所有的資源,對付中國。
以上是各方的中長期共識。
在關稅問題上,我們看中遠期,大概率的終局是,關稅不會是0,而是保留關稅。但美國會構建一個“分級”的關稅體系,根據各國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經濟的“遠近親疏”、“三六九等”關系,決定關稅的水平。據此,針對盟友的關稅可能很低;針對對手國的關稅可能很高。
這個目標可能在特朗普任內就會實現,或由特朗普的共和黨繼任者,或民主黨政府實現。屆時,美國可能會把針對大多數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秩序下的傳統盟友國家)的關稅減免,最終只保留針對中國的。中國在這個“分級”體系里置于末位。這就是終局。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終局的雛形,而且可能在加速發生。
第三部分:中國接下來的應對(除了反制措施外)
除了對美國應有的反制措施外,中國可能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打好輿論戰線。貿易戰就是輿論戰、輿情戰、信息戰。巴菲特說,關稅是“戰爭行為”;特朗普盟友、金融界大佬Bill Ackman說,特朗普關稅是“經濟核戰”。他們說“戰”的時候,是認真的,不是一種修辭。所以,貿易戰不是普通的經貿往來,不是外交的一部分,而是不帶硝煙的現代戰爭。前幾天也有外媒指出,這次貿易戰是在社交媒體上展開的,可謂前所未有。由此可見,輿論戰線極為重要,可謂第一戰場。目前美國的情況是,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在和白宮唱反調,企業大佬、特朗普的盟友、知識界都在公開拆臺,輿論極度混亂,這些聲音對精英有影響,也會輻射老百姓。可想而知,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下,很難合力將政策堅持下去。這里給出的建議是,在輿論陣線方面,中國要拿出“戰時”的緊繃狀態,各界對外要朝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問題絕非兒戲。
2.穩股市。傳統戰爭看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失。貿易戰看經濟指標。但經濟指標一來滯后,二不直觀,三和普通人未必有直接關系。最直接的指標是什么?現在有這樣一種傾向,就是把中美較量看成是股指PK——哪個市場跌得多,就認為哪方受到的傷害大。股市成了貿易戰場的“風向標”,成了士氣和信心的表現,成了輿情的一部分。股市上升或下降,都對情緒有放大和擴散作用。此外,也要看到股市下跌對實體經濟是有影響的。
1)股市下跌或波動會減少資本市場的空間,影響實體企業的融資,影響投資人的退出和回報預期。這些因素最終會影響企業與產業的發展;
2)股市下跌,會對投資者的財富效應產生負面影響,使其更加不愿意消費,不利于內需;
3)很多普通人其實并不關心貿易戰,覺得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但股市一旦調整,一來可能現實利益受損,二來有放大的恐慌效應,三來士氣下降,甚至有戰敗心理。簡言之,股市下跌 = 最大的負面輿情。
我們在美國已經清楚的看到。特朗普最終還是得為股市低頭。
從這個角度看。“貿易戰”實際上也是“金融戰”,股市就是前沿“戰場”。要有“戰時”的緊繃狀態與作戰思維,不能局限于“和平時期”的市場化操作。由此,為了穩信心,穩預期,穩士氣,該護盤時要果斷護盤,包括資金入市、引導正面預期等。這些恰恰是舉國體制的優勢。
3.要表達出“談”的意向和姿態。《人民日報》社論提到了,該談的還要談,不放棄談。但民間很難接收到這個點。中美談判可以起到穩定劑、定心丸的作用——哪怕只是談起來。民間害怕中美就這么杠下去了。所以,對外也要釋放一些正面信號,即我們也在和美方接觸。
這一條,本質上也是預期管理的一部分,即對民間傳達什么信號的問題。中國老百姓的心態,還是和諧社會,不希望沖突。
4.提振內需:近幾年,中央反復提到要提振內需,已經把提振本土消費作為長期戰略。在中美貿易戰、全球貿易不平衡加劇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我們最堅實的后盾是14億人的本土市場。特朗普為什么如此霸道?因為他認為沒人能夠離開它的3億人消費大市場——中國及其他國家都依賴他的市場,而為了追逐他的市場,愿意做出妥協。中國俗語:“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最終,對外減少對美國及出口市場的依賴,優化和各國的貿易結構;對內減少國內市場的“內卷化”、消化產能、轉型經濟結構,提高人民群眾的福祉,需要的是一條——強大的內需。眼下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需求側問題。須知,這個問題不是新問題,而是老問題。但中國有個特點,“越壓越強”,“窮則變,變則通”,“有危便有機”,“矛盾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反者道之動”,“天無絕人之路”,相信辯證法。因此,貿易戰剛好是順勢解決(而非加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機遇/契機。下一步,可以把政策工具包和資源集中投放到提振內需方面,同時讓資源向中低收入和弱勢群體及有特定政策導向需求的領域(例如婚姻、生育)傾斜。重點是:范圍要廣,力度要大,速度要快。
此外,在提振內需方面,還有一個細項建議,即大力發展本土旅游業,把旅游上升到更高的經濟戰略層面(至少和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地位相當)具體而言,不只是提升國內居民的旅游消費需求,而是要把外國人吸引到中國,讓他們到中國本土消費。這一能補充和帶動內需,二能創造就業和稅收,三能發展服務經濟,四能幫助講好“中國故事”(在國際上講中國故事的最有效辦法,是請外國人到中國來轉一轉)。如果把旅游設定為目標的話,就要大力發展相關的產能(且是高質量服務能力),做好配套措施,并到國際上積極宣傳。關于這個問題,筆者擇日專門探討。
5.與其他國家及貿易集團接觸,洽談貿易合作。美國把自己當做世界中心(“太陽”),過去還講講道義理念,現在也不裝不演了,退回到赤裸裸的霸權,以威壓、霸凌的方式構建自己的“單極”生態體系,同時試圖“孤立”中國。政治的本質是什么?讓自己的朋友越多越好,讓對手的朋友越少越好。這時,中國必須主動“出擊”,結合自己的理念和資源,構建自己的朋友圈。與美國的霸凌不同,中國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一道謀發展、謀大同。不久前,中國政府與日、韓、歐盟都進行了接觸,洽談經貿合作,對民間起到了很好的預期引導作用。民眾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這種景象。“東邊不亮西邊亮”,廣闊天地,廣泛撒網。用好我們的資源,把我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下一步需要主動的、廣泛“出擊”,美國退群,不影響其他國家繼續發展全球化,一起構建美國以外的經濟共同體。東盟、拉美、歐洲、南亞、中亞、中東、非洲……中國和各個國家與貿易集團應當廣泛接觸,拓展多元市場,并且展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勢、“攻勢”。如能和其他貿易集團達成一個積極的結果,將對信心有重大提振作用。眼下,特朗普把矛頭對準中國,有包圍中國之勢,使得中國在這方面的突圍努力尤其重要。對這些舉措必須積極宣傳,讓我們的民眾能夠看到,提振士氣。
6.穩產業。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增加了企業的出海邏輯。這些年,很多出口企業為了捕捉美國市場,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包括美國客戶的建議),把業務/供應鏈布局到了越南、墨西哥等國,由此“借道”美國。過程中,有的企業也發現了投資目的國的本土市場,但很大一部分需求還是指向美國。企業出海有很多好處,幫助企業國際化、提升競爭力、減少國內內卷競爭,提升國際上的市場份額、收入與利潤;加強中國和投資目的國的經濟聯系、優化和這些國家的經貿關系(幾乎所有國家都希望中國企業投資、產業、就業、稅收,而不是出口商品)。這些國家也有地緣政治的價值——很多都是“一帶一路”國家。出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然而,也要看到出海的風險。
第一,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對政策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的估計有可能不足。越南/東南亞就是一個例子。如果美國后續維持對越南的“對等關稅”,就會破壞很多企業將供應鏈布局到這些國家所能得到的商業回報。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所有人都有一個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里“交學費”的過程。
第二,企業的出海邏輯未必和國家戰略完全“對齊”。換言之,企業從生產效率角度看,會認為某個地方最好,但這個地方未必是我們在地緣政治上優勢或優先度最強的地方。現在,墨西哥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中國企業布局墨西哥,希望“借道”打入美國市場。但在最終的博弈里,墨西哥可能會向美國妥協與傾斜,同時犧牲中國企業的利益。這第二個風險和第一個風險,本質可以歸為一個風險,即都是地緣政治風險。
第三個風險是產能的轉移:中國企業將國內的產能帶到國外,其客觀結果就是把產業、就業、稅收甚至技術給帶出去了。當年發達經濟體的“產業空心化”,就是這么一點一點發展出來的,到最后把自己的工業基礎老本都給丟了,還在國內制造了嚴重經濟、社會、政治問題。MAGA和“美國優先”、特朗普的上臺,貿易戰,都和“產業空心化”有關,美國再把矛盾輸出給全世界。這一條歷史教訓我們一定要看清楚。
短期內,如果中國企業把產業帶到國外,可謂“正中美國下懷”——他們要的就是把供應鏈從中國遷移出去。優則本土生產;次則友岸外包,反正不能在中國。而產業外移肯定會對中國經濟有壓力——影響就業、稅收——因此不可能有利于提振內需(內需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一個目標)。
但也要看到,如果把中國看做一個“太陽”,構建所謂的“生態體系”的話,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什么?產能!管理、經驗、人才、技術、品牌。其他國家希望從中國得到什么?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中國“幫扶帶”,幫助他們把產業也扶持起來,也就是走我們當年走過的路。產業,是我們最主要的資源稟賦。未來,我們可能必須在其他國家進行投資和產業布局,幫助發展本地產業,而不能單純出口中國制造商品。在優化與各國的雙邊貿易關系進程中,這一條至關重要。
這里就看到了一個相互存在“張力”和矛盾,需要平衡的點。一是出海投資,二是維護本土產業。現在要防止的是:在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情況下,企業亂了陣腳,在缺乏風險預判、缺乏協調情況下帶有一定盲目性、機會主義性質的出海。最壞的結果是:企業出海投資遭遇風險;國內產業轉移(進而帶來就業、稅收及內需問題)。這是需要統籌研究的。舉國體制必須發揮作用。還是那句話,當下不是和平時期,不能簡單用市場角度看待問題,而要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規劃。
作為對策,要對依賴美國市場的行業企業進行全面摸底,了解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想法考慮。要盡可能將產業穩住。特朗普變化莫測,從理性角度講,企業最安全的做法也是“以不變應萬變”,等待觀望。不能輕易進一步向海外轉移供應鏈(這里不包括已經在海外構建的產業鏈的調整部分)。政府要了解他們的情況,引導他們的預期。
更加實際的是,給予相關產業、企業更多的幫助,助力他們度過一時的經濟挑戰。過程中,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不是供給側政策(直接將資源給到企業),而是需求側政策——要將資源給到民眾,給到消費者。這樣,民眾有獲得感,而企業則需要在競爭的環境中爭取這些資源。
萬變不離其宗,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的故事。
以上是針對應對美國貿易戰的幾條建議。
【如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贊打賞以資鼓勵(1元即可)!】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兔主席/tuzhuxi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數量:2024年11月上線至今,近500篇文章、200萬字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內容:國際臻選、快評
標簽:美國政治與社會、中美關系、特朗普、馬斯克、俄烏戰爭、AI、電動車、商業財經……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