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劉奇峰)當千年茶文化與現代治理理念在秦嶺腹地交融,漢濱區雙龍鎮的民生茶社正以裊裊茶香浸潤基層治理新篇章。全鎮創新打造的“喝茶議事”模式,讓政策宣講、民意收集、矛盾化解在清茗氤氳間自然流淌,繪就出一幅“茶香沁治理,共話謀發展”的鄉村善治新圖景。
茶臺連心橋。走進龍泉村茶社,駐村第一書記手持今春新采的“雙龍翠峰”,與二十余位村民圍爐共話。從產業振興到環境整治,從宅基地糾紛到土地流轉,每周上演的“茶臺議事會”見證著基層治理的溫度。“從前村民揣著火氣來,現在端著茶杯聊”,雙龍社區黨支部書記謝應平感慨。兩年來,全鎮通過茶社平臺化解矛盾糾紛127件,群眾滿意度攀升至98.6%,小小茶臺真正成為干群交心的“解憂臺”。
茶單烹百味。各村民生茶社巧制特色“茶單”,讓治理服務更具滋味:新華社區“專家茶座”飄出農技知識香,農技專家現場傳授茶葉種植經驗;雙龍社區“周末茶話會”聚攏返鄉青年,碰撞出電商助農新思路;龍泉村“銀發茶室”升騰暖心煙火,定期為留守老人開展健康義診。這種“茶+X”的融合模式,讓傳統茶文化煥發現代治理新活力。
茶香沁治理。在雙龍鎮的民生茶社的裊裊茶煙中,基層治理實現三大蛻變:一是矛盾化解柔性化,駐村“四支隊伍”以茶為媒,引導群眾“喝著茶把事解決”;二是村務協商民主化,集體經濟發展、重點工程建設等重大事項通過“有事好商量”茶會共議共決;三是公共服務溫情化,科普義診、政策宣講、文化放映等特色活動,使茶社變身村民的“精神文化糧倉”。
茶社啟新程。隨著龍泉村、橋山村、新華社區、雙龍社區首批民生茶社示范效應顯現,雙龍鎮正加快推進“民生茶社”全域覆蓋工程。這座用茶香編織的基層治理連心橋,既傳承著“客來敬茶”的古老禮儀,更承載著“以茶惠民”的治理智慧,正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注腳。當茶湯注入杯盞的剎那,鄉村振興的藍圖也在百姓心間徐徐舒展。
責任編輯:任行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