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聚力項目提升 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8場——市醫療保障局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計享受長護險待遇的失能群眾達7.71萬人,累計支付待遇18.04億元。
如今,“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失能老人照護問題成為社會痛點。作為長期護理保險的國家試點城市,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氣力提升群眾獲得感。
一是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按照“全民參與、全域覆蓋、互助共濟、責任互擔”的原則,建立基本醫保、財政、福彩公益金相結合的多元化籌資模式,穩定資金收入來源。落實國家局失能等級評估標準,劃分6個失能等級,根據群眾失能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的不同實行差別化的待遇保障政策,職工、居民報銷比例分別為90%、70%。將異地長期居住失能人員納入保障范圍,擴大長護險待遇覆蓋面及受益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計享受長護險待遇的失能群眾達7.71萬人,累計支付待遇18.04億元。
二是不斷強化長期護理服務供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納入定點范圍,充實服務力量。綜合考慮失能人數、人員分布、機構類型、服務能力等因素,合理規劃護理機構數量與布局,確保照護資源供需適配、動態平衡,全市現有定點長護服務機構261家,照護服務人員達1.1萬人。設置54項護理服務項目,實行護理服務“一人一方案”;開展“壓瘡集中治理”“床鋪綜合洗消”活動,改善失能人員生存質量和生活環境;開展輔具租賃服務,確定護理床、輪椅等輔具租賃產品,為失能人員提供多樣化護理服務。
三是持續提升長期護理服務規范化水平。制定完善居家護理服務規范及照護計劃參考,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舉辦長期照護師技能比武大賽,為1134名照護人員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依托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系統平臺,通過服務定位、視頻連線等功能,實現申請、評估、服務、監督等全流程管理。成立長期護理事業發展促進會,強化行業自律,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生態。
下一步,濟南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的部署安排,以政策促創新,以服務優供給,加強醫療、養老、照護服務等各類資源深度整合,為增進老年人福祉、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醫保力量。
(大眾新聞記者 孫業文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