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輔助生殖是通過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技術,讓患不孕不育癥或有家族遺傳病的夫婦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兒。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持續指導地方將原來費用難以企及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大幅減輕不孕不育家庭費用負擔,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幫助他們圓了“生育夢”“孩子夢”。
北京市率先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政策實施以來,北京市已有5.38萬參保人員享受到輔助生殖報銷待遇,減輕群眾費用負擔約4.06億元。“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圓了我的‘媽媽’夢,也減輕了家庭費用負擔”,北京市參保女職工劉小芳(化名)激動的說到。今年2月,因“原發性不孕”劉小芳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就診,當天就決定接受治療,后續進行了取卵、胚胎培養等相關治療,共發生醫療費用7298.3元,醫保基金支付5108.81元,個人支付2189.49元。
為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國家醫保局的推動下,山東省也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山東東營市市民楊萍(化名)就是此項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今年年初,她的寶寶順利降生了。“我這個試管寶寶能順利降生,多虧了醫保,我們夫妻做試管報銷了3萬元,要是以前這些錢都得自己出,住院生孩子還報銷了6523.6元,最近又收到了2萬多的生育津貼,讓我可以在家安心地帶寶寶了”,楊萍高興的說。
最近,山東省煙臺市市民張先生夫婦也沉浸在幸福與喜悅之中。此前,由于身體原因,雖然已經結婚多年,張先生愛人一直未能懷孕。醫生建議做試管嬰兒,但打聽下來,得知可能要花數萬元,迫于經濟壓力,二人做“試管嬰兒”計劃一直擱淺中。去年4月,煙臺市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張先生夫婦心里有了底,趕到煙臺毓璜頂醫院咨詢并接受了系列治療,目前張先生愛人已成功懷孕。
廣西為有效推進輔助生殖技術順利納入醫保報銷結算工作,結合推進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機制,主動到開展輔助生殖的醫療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保政策專題培訓,就病歷、收費、結算等事項進行指導,確保各醫療機構執行標準一致、合規使用醫保資金,推動群眾充分、便捷享受有關待遇。自政策實施以來,廣西全區開展治療性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項目門診結算21.43萬人次,醫保基金支出4.31億元,極大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提高生育醫療保障水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2024年9月將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目前已幫助949位女性成功受孕。根據寧夏相關政策規定,明確將包括“取卵術”在內的10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和3個加收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并新增設立“不孕不育門診輔助生殖技術治療”門診慢特病病種。參保職工、居民在符合資質的定點醫療機構規范治療不孕不育時,所發生的藥品、診療項目等均可納入門診慢特病保障范圍,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分別為75%和60%。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政策實施前相比,參保患者根據其參加的居民醫保或職工醫保類型,單周期可報銷手術費用7000元至8700元,個人自費部分僅需承擔約3000元左右。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和兵團均已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已惠及超100萬人次,夯實萬千家庭獲得感幸福感的同時,極大助力了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實施。
原標題:輔助生殖進醫保,助力“好孕”減負擔
來源 | 國家醫保局
編輯 | 崔秀娟 陳嘉蕾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