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全面對標進口標準。更重要的是,國產試劑采用“開放系統”設計,可兼容主流進口設備,幫助醫院實現“平替”無縫銜接,具備更優價格與更強適配性。
關稅風暴下的危與機:國產替代成為剛需
近日,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級。針對美國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這一做法,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4月4日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也就是說,今后對于美國進口流式檢測試劑需加征34%關稅,這一政策直接導致一些進口品牌試劑的到岸成本飆升。目前部分國內代理商迫于壓力,已陸續發出漲價通知,部分產品漲幅超過30%。與此同時,北京、上海等地三甲醫院流式檢測科室反饋,進口試劑庫存告急,臨床檢測項目可能被迫暫停。
面對“高成本+斷供”雙重壓力,國產替代不再是備選項,而是剛需。
被動應對,不如主動破局
流式檢測技術廣泛應用于腫瘤診斷、免疫監測等關鍵領域,長期以來被進口品牌壟斷。此次關稅調整后,進口試劑綜合成本(含物流、倉儲)漲幅或突破60%,疊加國際物流不穩定因素,代理商資金鏈承壓,部分中小渠道商已暫停拿貨。
當前國內流式檢測領域面臨嚴峻的供應鏈挑戰,核心設備、高端科研試劑、臨床診斷耗材及上游關鍵原料長期受制于進口壟斷。在全球化供應鏈重構背景下、全球供應鏈波動及進口原材料價格飆升等多重壓力,行業正面臨檢測成本激增、試劑交付周期延長、臨床檢測質量穩定性承壓等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進口產品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將導致終端市場價格體系劇烈波動,嚴重影響醫療機構的常規檢測工作開展。構建自主可控的國產化解決方案,已成為保障我國體外診斷產業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
政策東風已來,國產醫療設備黃金窗口已至
國家近年密集出臺政策,從《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到“進口替代目錄”,均在力推核心技術國產化。財政部明確要求公立醫院采購國產設備比例不得低于50%,多地醫保局將國產試劑納入優先采購清單。賽基生物等頭部企業,正通過“定制化試劑+本地化服務”模式,深度綁定醫療機構需求。
國產流式市場,已從“替代1.0”邁入“價值2.0”階段。政策端的明確引導,疊加此次關稅事件,將加速市場重新洗牌。誰掌握全產業鏈,誰就掌握未來話語權。
賽基生物,已準備好成為這個時代的引領者:
?流式全面產品體系,覆蓋多元臨床檢測場景
?本地化服務網絡提升響應效率
?持續技術迭代,力求讓每一分錢更值當
其中137種醫療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購國產;
12種醫療器械要求75%采購國產;
24種醫療器械要求50%采購國產;
5種醫療器械要求25%采購國產。
技術突破與系統兼容-賽基生物的破局之道
以賽基生物為代表的國產企業,憑借多年研發積累,已突破流式試劑的核心技術壁壘。賽基生物基于多年自主研發的積淀,已構建起涵蓋科研試劑、臨床試劑、工藝優化及試劑定制在內的完整技術閉環,具備提供全流程流式檢測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技術自主+成本優勢,是最硬的“底牌”
?全線產品通過ISO13485認證,適配主流進口設備
?成熟的多色標記平臺,支持流式檢測全流程應用
?兼容性強、上手快、穩定性佳,贏得眾多三甲醫院口碑認證
選擇國產,不是無奈,而是時代的選擇
此次關稅危機暴露出過度依賴進口供應鏈的脆弱性,但也倒逼行業正視國產替代的戰略價值。在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今天,企業與醫院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共同抵御風險、共建生態的伙伴。
賽基生物,就是這樣的存在。
不是“平替”,是價值重構;
不是“退而求其次”,是成本、質量、服務的最優解。
國產替代的春天,已經到來。而賽基,將在風口之上,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向“流式自由”進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