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濟環境不好,加上電商沖擊,實體店鋪的生意本就難以維系。如果再有各種檢查,必然要疲于應付,更令他們雪上加霜。
4月8日,有多名黑龍江牡丹江的網友在網上發布視頻,稱昔日繁華的大街上,商鋪集體關門。吃飯購物都找不到地方,給生活帶來了不少不便。
多名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牡丹江的多條干道上,一排排的商鋪都大門緊鎖。就連緊鄰萬達廣場的商業繁華路段也沒能幸免,這種感覺讓很多人聯想到了疫情期間的場景。
對于關停的原因,網友們眾說紛紜,一些人稱是商家“自我整改”,還有人稱是上面檢查,有店鋪因為檢查不合格被罰款。所以商家都選擇了集體關門,據稱從4月8日開始,連續關門三天。
這一說法得到了一些店家的認同,但對于到底是什么部門過來檢查?檢查什么內容,卻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很多商家表示,聽說有人被罰款,既然大家都關了門,自己也不能做出頭鳥,所以也跟著關了門。
4月9日,面對記者的采訪,當地市監局的工作人員回應稱,不清楚商戶停業的原因,單位沒有接到任何文件或通知指令讓餐館關門。商戶營不營業,是自發性的行為,市監局不能強制要求必須營業或歇業。
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則回應稱,沒有接到和下發檢查通知,也沒有進行檢查,停業是商家自發行為。
這樣的現象讓人莫名其妙,對于實體店鋪來說,停業就意味著賠錢。放著現成的生意不做,還要倒賠一天幾百元的房租,如果不是不得已的原因,誰肯自愿關門停業?何況是這么多的商家集體關門。
但官方明確說沒有檢查,事實上按照相關法規,也不存閉門停業就可以逃避的全面檢查。就算是查消防等這類普遍問題,也是先整改再罰款,也沒有上來就巨額罰款的道理,不至于讓店家成為驚弓之鳥。
去年11月22日,廣東潮汕地區就曾出現過類似一幕。當地商家集體關門停業,有網友傳言是因為上面檢查,有商家被罰款,于是出現了相同一幕。
最終有關部門回應稱所謂的停業躲避檢查子虛烏有,五名散播謠言的網友被依法處理,商鋪也逐漸恢復了正常。
如今這股風從最南端的廣東刮到了最北端的黑龍江,一樣的情形,一樣的理由,一樣的回應。
不難分析其中的幾個原因:
一、可能確實有檢查,然后以訛傳訛,不實信息加重了店家的擔憂。就如同一個網友所說“就算你成績優異,但誰敢保證能考100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停業,自己絕不做出頭鳥。從眾心理加上對罰款恐懼,造成了街頭集體關門的現象。
二、店鋪生意普遍不好,地方各種檢查讓店家頭痛。集體關門也是一種無聲的聲討,表達了對經濟情況和營商環境的不滿,希望引起重視和關注。
雖然這件事多半會一陣風過去,但反映出來的問題卻值得思考。對于這些解決了就業,活躍了經濟的人間煙火,應該最大可能的給予扶持和關照。即便是出于安全考慮的正常檢查,也要以幫助整改為目的,不要去加重他們的負擔。
商鋪怕檢查,折射出的還是營商環境的欠佳,服務意識的欠缺。在反對以訛傳訛的同時,也呼吁真正關心這些小商小販的生存狀態,繁榮的市場離不開他們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