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掀起關稅大戰,就連美國的“小弟”也坐不住了,開始站起來反對。4月9日,歐盟通過了一項反制美國的決議,27個成員國以26:1的懸殊票數通過對美加征關稅決議,這個自詡為"西方價值共同體"的經濟聯盟,在俄烏沖突持續發酵的敏感時刻,罕見地向傳統盟友美國亮出關稅之劍。
當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價值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時,這項針對鋼鐵、鋁材、摩托車等產品的報復性措施,表面上是回應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企業的歧視性補貼,實則是反應出歐盟和美國之間比較深的矛盾。
從2018年起,特朗普對歐盟掀起的鋼鋁關稅戰,經過六年的時間,相關數據顯示,歐盟對美鋼鐵出口量較戰前萎縮37%,直接導致歐洲鋼鐵行業超過2.8萬個崗位消失。
在這一次歐盟內部會議上,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毅然反對這一決策。
要知道,在俄烏沖突上,匈牙利是非常積極協調俄烏沖突的,歐爾班也確實沖在前面,但奈何匈牙利發言權有限,即使歐爾班忙于奔走,也沒有實際效果。理論上,歐爾班應該和歐盟其他26個國家保持一致意見才對,為什么匈牙利卻投了反對票呢?
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匈牙利這個中東歐國家在俄烏沖突中始終拒絕對俄能源制裁,其工業體系高度依賴俄羅斯廉價能源。歐盟的制裁政策使其制造業成本飆升14%,通脹率長期維持在25%高位。
這讓匈牙利苦不堪言,相比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情況要好得多。德國通過液化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成功將能源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圍。因此,匈牙利再次擔心,如果歐盟發起對美國制裁,可能會再次遭受一連串“打擊”。這也反映出歐盟內部存在分歧,使得歐盟在應對美國貿易霸凌時始終難以形成真正合力。
中國在貿易戰中的強硬立場,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當美國商務部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稅率推高至125%時,中國立即宣布對美大排量汽車征收104%報復性關稅。這種"以戰止戰"的策略,迫使歐盟重新評估其傳統依附性外交路線。德國經濟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對美反制措施每年可為歐洲企業保留約180億歐元的市場空間。
歐盟在這次關稅戰中也看到了“機會”,既然美國不顧及“連襟”之情,自然歐盟也沒有必要賣特朗普面子。
要知道如今的中國有個巨大的市場,這時候向東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數據統計,2023年美歐貿易逆差擴大至2170億美元,較上年激增23%。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期直言:"歐洲需要建立戰略自主權,不能永遠做美國政策的應聲蟲。"
當歐盟宣布加征關稅當天,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機制同步啟動。雙方在數字貿易、綠色技術標準等領域的合作路線圖逐漸清晰。荷蘭ASML公司獲得的對華光刻機出口許可延期,德國大眾宣布在華新增70億歐元電動汽車投資,這些商業動向都在重塑跨大西洋貿易關系的傳統格局。
美國推動的"印太經濟框架"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地緣經濟對沖,歐盟則試圖通過"全球門戶計劃"開辟第三條道路。
2024年初,歐盟啟動的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暴露出歐洲產業競爭力的深層焦慮。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警告,任何形式的貿易壁壘都將導致歐洲車企損失至少300億歐元的中國市場。
當歐盟的關稅大棒揮向華盛頓,這對歐盟來說,和中國加強合作,共同倡導一帶一路計劃,是最好的選擇。而美國繼續加稅,只會閉門造車,與其他國家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