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暖,清涼爽口的涼皮又成為了大家青睞的風味小吃。在我市山王莊鎮萬北村,這里的涼皮生產已實現機械化生產,智能化設備、無菌化車間以及創新工藝的引入,正在推動這一傳統小吃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清涼爽口的涼皮 李治齊 攝
一大早,記者走進沁陽市山王莊鎮萬北村萬善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一條全自動涼皮生產線正高效運轉。從面粉攪拌、蒸制、冷卻到切割、包裝,全程由智能化設備控制,單日產量2萬斤以上。
制作面筋中 李治齊 攝
“過去手工制作依賴老師傅的經驗,現在通過精準控溫、控濕技術,涼皮的口感、厚度和韌性都能實現標準化生產。”山王莊鎮萬善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衛平說道。
機器正在打包涼皮李治齊 攝
自動化生產不僅將效率提升百倍以上,還保障了食品安全。現在整個廠區僅有10名工人,張愛娟就是工廠建成后招錄的首批機械操作工。“工資一個月3000元,工作比較輕松,主要是離家比較近。”女工張愛娟說。
為滿足現代消費者對健康、低脂、低熱量食品的追求,公司不斷創新產品種類,正在研發雜糧涼皮、果蔬汁涼皮等新產品。
制作好的涼皮 李治齊 攝
“這個盒裝涼皮是咱們今年主推的產品,預計每天銷售4000盒。”張衛平拿著一盒盒涼皮對記者說道。
與此同時,公司采用鎖鮮技術的預包裝涼皮開始搶占周邊縣市農貿批發市場,搭配獨立料包的設計“3分鐘即食”,深受年輕人的青睞。
采用鎖鮮技術的預包裝涼皮 李治齊 攝
從街邊的特色小吃,到蓬勃發展的全鏈條產業;從一隅風味,變成沁陽特色名片,小小涼皮,串聯起一條潛力無限的產業鏈。涼皮從“碗”到“盒”的拓展,考驗的不僅是盛裝方式的變化,更是鏈條延伸的長遠走向。
智能化生產車間的投入運行,不僅讓小作坊生產方式轉向了流水線作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大幅提升了涼皮的生產效率和品質,讓傳統食品煥發“新活力”,留住“老味道”,更讓企業走上了高質量發展道路,市場競爭力得以穩步提升。萬北村的涼皮產業已經成為沁陽市鄉村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山王莊鎮萬北村以“五星”支部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途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萬善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萬北村以村經濟合作社為主體,積極盤活閑置用地,成立的涼皮生產企業。該企業利用“村集體+個體”利益聯結機制,于2022年開始建設,2023年投入運營,占地10畝,投資500余萬元,擁有5條生產線。公司有涼皮、米皮、搟面皮、牛筋面等多種主要產品,年銷售收入可達300萬元,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是目前焦作地區規模最大的涼皮生產企業。
正在自動化生產涼皮 李治齊 攝
近年來,山王莊鎮深入挖掘本地資源,充分利用交通、文化、農業多種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依托自然山水特色,推動山前經濟發展。打造盆窯村黑陶小鎮、張莊村聚陶山莊和廉坡村種植采摘園,串起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大游園”。發揮農業品牌效應,推動特色農產品發展。圍繞“名特優新”名錄產品——山王莊姜、郎山藥,制定獎勵機制推廣種植規模。強化人才引育支撐,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們鎮將圍繞‘發展小營生,促進大民生’的目標,著力推動食品加工產業與本地特色農產品深度融合,將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山王莊姜、郎山藥等融入到萬善涼皮和甄如意食品加工產業鏈條中去,通過延鏈補鏈促進規模化種植與生產,達到致富增收的目的。同時,積極推動富民產業發展,持續整合各村布藝加工資源,擴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山王莊鎮副鎮長姜瑞田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