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阿大蔥油餅”嗎?曾經的滬上頂流小吃、初代網紅“阿大蔥油餅”又回來了。目前,位于石門二路的新門店正在裝修中,只是這回“主理人”由創始人吳根存師傅,換成了他的兒子吳志勇。
40年前,“阿大”吳根存開始擺攤賣蔥油餅,因為用料扎實、做工細致、火候到位,蔥夠多,餅夠脆,汁水夠足,小小的蔥油餅打出了名氣,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后,開在里弄民宅里的“阿大蔥油餅店”,每天排隊的人多到一眼看不到頭。但是,阿大的走紅,也帶來了食品安全治理,以及弄堂里經營擾民的質疑。
2016年9月26日,上海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的弄堂里,阿大正在做蔥油餅。澎湃新聞資料圖
當時,上海的兩家網紅食鋪——“夢花街餛飩”“阿大蔥油餅”一度被推上了輿論焦點。兩家在“吃貨圈”里頗有口碑,經營了二三十年,卻被曝出證照不齊的問題。按當時的規定,經營地點在弄堂民居里的小店,的確難以辦理正規的食品安全許可證件。
“阿大蔥油餅”面臨的難題,也推動了上海“放管服”的行政改革。上海對群眾有需求且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經營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提供“臨時備案”服務,依法將之納入監管,引導這些經營者走上正軌,促其順利“轉正”。2020年《上海市食品攤販經營管理辦法》還專門做了相關修訂;去年12月印發的《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繼續推動按照“分類施策、從嚴監管、減少存量、嚴控增量”的原則,對尚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小型餐飲實施綜合治理。
可以說,“阿大蔥油餅”不僅是一款煙火氣十足的小吃,也體現了上海城市管理的“繡花”精神,有溫度、守底線、講原則、能靈活,政府用“店小二”的服務精神,努力為每一個經營者(不論大小)打通適合經營的政策空間。
之后“阿大蔥油餅”也是幾經輾轉,幾經浮沉,一度中斷了經營。如今吳根存歲數大了,已經是69歲的高齡,身體也有脊柱側彎,他選擇了含飴弄孫的清閑退休生活。而他的兒子吳志勇選擇了“接班”。吳志勇上過大學,當過白領,如今選擇了繼續開店。他說,當初爸爸用一張一張餅給他鋪了一個未來,而如今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他們的新店招牌上還標了一句話:“四十年,一張餅”,他希望自己不讓父親“坍臺”。
“阿大蔥油餅”的新店招牌上寫著:“四十年,一張餅”
當下,餐飲消費需求正呈現出“既要品質又要實惠”的鮮明特征,2025年連續兩輪的“樂品上海”消費券的推出,也對上海的餐飲業起到了明顯提振作用。就上海美食而言,既有黑珍珠、米其林的高端消費場所,也有“阿大蔥油餅”這樣的人氣廉價小吃,各美其美,各安其食,這是上海多元、精彩的魅力所在,不同的群體都可以在上海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舌尖上的驚喜。
上海,有大時代的洪波涌起,物換星移;也有市民的小日子的煙火人間,歲月如歌。回頭看,“阿大”師傅靠手藝和勤勞,將兒子養育成人;“阿大蔥油餅”經過幾次升級,告別了石庫門里弄的逼仄陰暗,在上海吳江路美食街商圈有了敞亮的新店鋪,走上了正規經營的道路,它也是上海民間小吃發展的一個縮影。
一餅一鋪,記錄著人間的煙火;一鋪一餅,講述著時代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