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常洛聞】
“我想構建一個真正的大韓民國。”
4月10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前黨首李在明發表競選視頻,正式宣布參選韓國總統。
在經歷了尹錫悅戒嚴鬧劇4個月后,韓國政治終于有了重回正軌的希望。
李在明在競選視頻中,提出新的國家愿景“韓國倡議”
回首來時路,差點“出師未捷”
對于李在明來說,這條競選之路走得屬實坎坷。風光的時候,做過電視綜藝明星、城南市市長、京畿道知事、文在寅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距離總統寶座一步之遙的執政黨黨魁。可也是這一步之遙,讓李在明始終無法鯉魚躍龍門。
2016年,樸槿惠總統任內,崔順實“干政”事件爆發,李在明對此發表言辭激烈的街頭演說,成為韓國政壇中要求樸槿惠辭職“第一人”。憑借這個契機,2021年10月,李在明成為執政黨總統候選人,本以為可以順利接過文在寅的衣缽,但因為進步陣營過于托大擠壓小黨,引來報復,最終意外惜敗于尹錫悅。此后更是因為暴露了“旗手”潛質,遭到了保守陣營的高壓集火攻擊。
2023年9月,身背5項指控的李在明宣布絕食,具體訴求是匡扶民主,要求尹錫悅就“破壞國民生計和民主”道歉;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徹底改組內閣。到9月18日早上,本就有糖尿病,連續絕食19天的李在明出現脫水、血糖急速下降等癥狀,幾乎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接受治療。
2023年9月18日,李在明絕食第19天因健康惡化被送往醫院。圖片來源:NEWS1
同一天,韓國檢方對李在明以瀆職罪為由發出逮捕令。這場政治風波以李在明避免了被拘捕告終,但當時除了支持李在明抗議強權的民眾,也有聲音認為李在明作秀太過,是在借大義名分逃避司法制裁。但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次事件,李在明開始在黨內進行改造,為選舉打造“親李派”,在黨外得到了文在寅的加持和祝福,正式接掌進步陣營大旗,亮明了與尹錫悅集團周旋到底,一定要在下一次大選中把保守黨趕下臺的決心。
在李在明和進步陣營的共同努力之下,民調一直和保守陣營分庭抗禮,但一個意外事件讓民意天平開始有了傾斜。
2024年1月2日上午,李在明在韓國釜山出席活動時遇襲,送院救治后接受了1小時40分鐘的手術,醫生縫合了李在明受傷的頸靜脈,并進行了血管重建。主刀醫生稱,李在明左側頸部有1.4厘米長刀刺傷,頸內靜脈有60%被切斷。
2024年1月2日,李在明遇刺現場。圖片來源:明報
8天后,韓國警方公布初步調查結果,稱容疑者(嫌疑人)自供稱,為阻止李在明成為總統而實施襲擊,是出于主觀政治信念而做出的極端犯罪,沒有發現幕后指使者。這名兇手2024年1月29日被韓國檢方以涉嫌殺人未遂、違反《選舉法》等罪名起訴,2025年2月13日終審獲刑15年。這一事件,助推李在明“封圣”,成為了民調一馬當先的最大熱門。也給后來戒嚴當夜,李在明翻墻進入國會后一呼百應埋下了伏筆。
當然,萬事萬物都有兩面。從2021年開始,李在明陸續背上了數十條指控,與他相關的聽證請求、刑事調查一度超過100項,與他案件有關,死于非命的人就至少有5個。雖然大部分指控、搜查可以認定為保守黨的政治迫害和報復,但也有一些疑問的答案過于巧合。
在李在明擔任京畿道知事時期,擔任首任秘書室長的全某2023年3月9日被發現死于家中,留下了6頁親筆遺書,韓國警方認為全某死于輕生。全某在遺書中控訴自己的冤屈,“希望李在明黨首能夠放下政治,這也是為了讓與李在明共事的人不再犧牲”。
2022年7月,因李在明的夫人金惠京挪用法人信用卡一案,接受警方證人調查的40多歲男性被發現在家中死亡。
2022年1月,檢舉李在明私人律師收取不正當酬勞的舉報者李某,被發現在一家汽車旅館身亡。韓國警方以“死因是自身疾病”結案。
2021年末,接受有關“城南市大莊洞地產弊案”調查的兩名涉事人員接連自殺,而在大莊洞新城項目期間,李在明是城南市市長。
當時李在明的立場,是不承認這些悲劇事件和自己有關系,唯一有直接聯系,留有遺書的全某則是因為檢察系統圍獵式的搜查,讓全某感覺委屈和恐懼,才走上絕路。
饒是如此,這一案件還是成了保守陣營利用司法系統圍堵李的重要切入點。他本人連番遭到韓國檢方的檢控,其中威脅最大的是關于他《違反公職選舉法》的指控,如果罪成,入獄賠錢是小事,剝奪政治權利十年,將提前宣判他政治生涯的終結。
2024年11月,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一審認定李在明作為總統競選人說謊,判處他一年監禁,緩刑兩年,李在明隨后提出上訴。2025年3月26日,首爾高等法院對此案作出二審宣判,推翻了一審的判決結果,判定李在明無罪。
不過韓國檢方2025年4月27日向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提出了抗訴,李案將移交至韓國大法院進行審理。根據《公職選舉法》,韓國大法院應自檢方提出抗訴之日起三個月內對案件進行宣判,判決是大選前做出還是大選后做出,又是一場焦點戰。一旦李在明所涉案件終審判決罪名成立,他可能數年內不得參選公職。目前他臉上意氣風發的笑,未必能笑到最后。
李在明的臨門一腳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在尹錫悅被正式罷免后,上訴得直,頓開金鎖的李在明卻越發謹慎和低調,一直表示在大選投票日程確定后,才會辭去共同民主黨黨首職務,進入選舉狀態,生怕行差踏錯。一直等到韓國政府公布了6月3日是投票日的安排后,李正式辭去黨首,入場參選。
好在他一騎絕塵已經幾年,共同民主黨黨內也基本上沒有雜音,連一些此前有意陪跑刷存在感的政治人物也都紛紛打退堂鼓。比如前議員樸用鎮表示,“為了讓民主黨的勝利不是‘小勝利’,而是全體國民的‘大勝利’,將放棄參選”。而仍然有意參選的前議員金斗官、前國務總理金富謙、京畿道知事金東兗、前慶南知事金慶洙等,也都有相當的遲疑,難以對李在明構成干擾。
4月7日上午,在國會舉行的最高委員會上,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發表講話。圖片來源:韓民族日報
而且李在明可能在醞釀更大的謀劃,4月7日,韓國國會議長,屬于共同民主黨的禹元植拋出“探測氣球”,提出“大選投票與修憲公投同步進行”。李在明同一天迅速表明立場,稱“修憲雖有必要,但當前應先結束內亂。民主的發展固然重要,但當前更緊迫的是阻止民主遭到破壞。”
除了道義上的說辭,他還有很成熟的技術方面的考慮,“四年連任制、審計院移交國會、國務總理推薦制、決選投票制、強化基本權利等議題爭議性過大,恐難達成具體成果,反而可能成為引發國論分裂的誘因。這類復雜問題應由總統候選人向國民作出承諾,待大選結束后盡快按承諾推進實施。現行法規不允許事前投票,若與大選投票同步舉行修憲公投,將只能進行正式投票,無法設置事前投票站。如此一來,修憲公投的參與人數很可能達不到國民過半數(導致修憲失敗)”。
這一動作,明顯是李在明和禹元植一唱一和,在“拆屋破窗”,試探社會氣氛,看看尹錫悅戒嚴風波所引起的民眾對政治的反感和對獨裁的恐懼,是否已經足夠轉化為修憲所需的政治能量。
只差臨門一腳的李在明,眼下的核心任務是當選總統,對他來說修憲只是早晚問題。他表示“將5?18光州民主化運動精神寫入憲法序言,強化戒嚴條件以防范軍事政變等內容,國民力量黨應該也不會反對。若《國民投票法》的修訂使修憲具備可行性,這些內容即可立即推進處理”。國民力量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也支持修訂《國民投票法》,將修憲公投和總統大選投票放在同一天。
這里有一個技術細節,根據韓國憲法低128條第二款,如果修憲成功,對提案時的在任總統不產生效力,而“提案時的在任總統”是代總統韓惪洙。也就是說如果李在明成功當選,那他可能會成為民主化以后,第一位可以連任兩屆8年的韓國總統。
與進步陣營穩扎穩打、以逸待勞不同,保守陣營執政黨國民力量雖然提出了“阻止李在明當選”的目標,但各潛在人選都知道希望不大,已經有了“各人顧個人”的苗頭。
大邱市長洪準杓表示“為追尋夢想前往首爾”,相當于宣布辭去市長職務參加大選。現任雇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表示:“我對參選并無私心,只是覺得這個國家不應該這樣發展下去”也算官宣參戰。前黨首韓東勛、首爾市長吳世勛、議員安哲秀、前議員劉承旼等都還在猶豫階段,但也應該會陸續宣布參選。泛保守第三勢力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已經通過參與山火志愿者活動,開始了競選活動,算是最早飛的一只小小鳥。
李在明的難題
不過就算李在明順利闖過最后一關“榮登大寶”,仍然需要花很大精力解決幾個棘手的問題。
首先是一個小問題,關系到李在明的胸懷。那就是他如果上臺,要不要盡快特赦曹國。曹為了黨團為了文在寅鞠躬盡瘁,但作為戰友,現在已經分黨立派,而且號召力、魅力、資歷、年齡都注定了將來的政治前途非常光明,要不要、何時、以何種形式解救他,是進步陣營“選舉私黨”到“執政公黨”的重要分野。
2024年3月,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在國會與就任后拜訪的革新黨代表曹國握手。圖片來源:韓聯社。
更重大的問題則有三個,第一是如何平衡政治和解與法治公正。公調處針對尹錫悅的訴訟還沒結束,圍繞第一夫人金建希的諸多疑案也一直受到總統保密權限的掣肘。現在沒有這方面的庇護,國土部修公路在金建希家族土地附近開出口到底是不是特權,金建希收受禮物,控制股價的疑案會不會重提,都是未知數。
李在明是趕盡殺絕還是網開一面,還是等到尹真的鋃鐺入獄再特赦,以平衡程序正義和政治和解,對于進步陣營的道德水平和政治智慧都是重大考驗。而且韓國現在人人談政治色變,怎么既能讓氣氛松弛下來,讓社會去政治化,又能維持進步黨團的選舉優勢,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第二是政治議程和產經發展的平衡,韓國是受美國關稅影響最大的國家,因為韓國不同于越南,制造業受美國市場影響巨大,高端制造業如芯片更是在種種力量的作用下,逐步向美國遷移,加上股市連年萎靡,主要產業2025年的預期也是不振,李在明是不是要保持進步陣營反美,疏美的底色,寧可短痛也要回歸亞洲,讓韓國真正跨出脫離經濟殖民,重回亞洲懷抱的第一步,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甚至歷史性抉擇。畢竟 “經中安美”的騎墻戰略只會越來越難以為繼。
第三是政治與國家民族發展的平衡。不考慮尚未上軌道的修憲計劃,以目前的體制計算,進步黨團“府院一體”的時間大概有兩年左右,用這兩年干什么,是不惜一切代價優先完成文在寅的修憲計劃,拯救韓國的未來,還是優先維持執政,哪怕現有體制不變,也要保障國會優勢,是關系到韓國長遠發展的一個選擇。現在各方的表態,只能聽聽而已。
這三個問題,分別對應著韓國如何與過去和解,如何與現代接軌,如何為未來打算,都需要下一任韓國總統,對韓國乃至亞洲的民眾和歷史,做出鄭重回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