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構建“用工企業+勞務平臺+務工人員”利益共同體(引題)
云南永仁打造“幸福里”社區助力“家門口”就業(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榆
“雖然比我去廣東深圳打工收入略有減少,但省去了租房等費用,最主要的是不用把孩子留給年邁的父母了。”通過“幸福里”就業平臺,云南楚雄永仁縣村民張青林找到了家門口就業的好工作。
早上8點上班,每天至少有130元收入,免費提供吃住,配有衛生間、洗澡室等,每周還有休息日……“我們兩口子都在‘幸福里’社區務工,工資加在一起一個月有八九千元,坐班車3個小時就能回家。”村民方芳說,在“幸福里”社區,工資有保障,還方便照顧家里。
張青林、方芳口中的“幸福里”社區,是永仁縣創新搭建的一個新型勞務用工平臺,主要解決產業發展、企業用工、群眾就業增收等痛點問題。通過建立企業用工信息臺賬、務工人員信息庫,服務專員“一人一企、一企一策”對接服務,以勞務承包、勞務派遣等形式,根據企業需求上門提供“管家式”“訂單式”用工保障。同時,租賃盤活閑置校舍、敬老院、辦公樓等國有集體資產,配套建設食堂、洗浴室、洗衣房、文體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將縣客運企業納入服務網絡,上下班專車接送,免費提供吃住行一體、工作生活學習兼顧的綜合保障,并統一購買工傷保險,打造“拎包入住、送餐到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務工環境。
近年來,楚雄永仁縣大力發展水果產業,2022年底永仁縣創建了楚雄州首個“幸福里”產業工人社區,通過“幸福里”平臺,企業極大地解決了用工難題,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收入。相關企業每年支付工人工資達2558萬元,土地流轉費達1200余萬元。
“我們通過構建‘用工企業+勞務平臺+務工人員’的利益共同體,搭建集招工候工、求職登記、政策咨詢、技能培訓、勞動維權等多樣化服務于一體的‘幸福里’社區勞務用工平臺,一頭對接企業,動態掌握企業用工需求;一頭對接人社部門和鄉鎮,及時掌握群眾務工信息,保障招用渠道暢通,并為企業‘訂單式’用工進行集中統一的技能培訓,在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的同時,讓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幸福里”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永仁“幸福里”社區自運行以來,穩定的用工、貼心的服務、可觀的勞務收入,吸引了省內外工人慕名前來。來自武定縣環州鄉的李會芬去年3月來到“幸福里”社區,這幾天正忙著包裝果品。
“我剛來的時候什么都不會,通過邊干邊學,現在學會了很多實用技能,干得多的話,每月能有8000多元工資。”1995年出生的李會芬不僅活干得好,還積極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每周三晚上社區組織的新農民大講堂上總能看見她的身影。“社區配備了員工宿舍、食堂、洗浴室、衛生間、洗衣房、文體活動場所等設施,最多能容納400名工人,我在這里工作和居住都很舒心。”李會芬說。
“‘幸福里’社區統一為務工人員購買工傷保險,建立和完善工人工資正常增長和定期結算機制,去年以來已發放工人工資1850萬元,60%以上的務工人員月工資達4500元。”永仁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中心主任張念峰介紹,結合全縣藍莓、芒果、草莓等產業的分布,永仁縣先后在猛虎鄉、永定鎮等產業集聚區建立起5個“幸福里”產業工人社區,注冊務工人員達6180人。
為了讓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解決好留守兒童帶來的社會問題,云南大力抓好家門口就業,充分利用閑置的廠房、車間,招小商、招勞動密集的商,建設家門口的務工車間,讓群眾不出遠門就有活干、有錢賺。通過總結推廣永仁縣“幸福里”就業平臺等經驗做法,云南省去年脫貧勞動力縣內務工累計超過150萬人,創歷年新高。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