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春,“體重管理”“國家喊咱減肥了”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肥胖已成為全球日益普遍的問題,探索其相關的神經機制以及對大腦與認知健康的影響非常重要。日前,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杰出創科學人教授仇安琪開展的一項創新研究發現,持續肥胖可能加速大腦退化。
仇安琪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供圖
仇安琪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癥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目前這些疾病尚未有根治方法。這項研究顯示,長期控制體重有助于改善大腦健康。研究團隊計劃日后融入單一細胞多體學的方法,以探索影響大腦和身體健康的生物路徑。
仇安琪的研究題為《長期肥胖影響成年人大腦形態、功能連結及認知》(Long-term obesity impacts brain morphology,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cognition in adults),已于《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上發表。
該項研究的肥胖指標、大腦圖像及認知能力數據皆取自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數據庫,而該數據庫匯集了來自超過50萬名年齡40歲以上、不同種族背景的參與者。利用英國生物銀行的多方面肥胖測量數據,研究確定了五種不同的肥胖趨勢:低穩定、中度穩定、高穩定、上升及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探討了這些肥胖模式如何影響中、老年人的大腦形態、功能及認知,并深入剖析其對神經系統的長期影響。
與低穩定群組相比,處于下降趨勢的群組在大腦結構和認知表現方面,受到的不利影響最小。相較之下,上升、中度穩定與高穩定趨勢的群組,反映出與大腦結構、功能連結及認知能力的相關漸進損害。具體而言,這些不良影響出現于上升趨勢群組時,開始于前額中腦邊緣區域;在中度穩定群組影響范圍延伸至頂葉和顳葉區域;在高穩定群組最終導致大范圍的大腦異常。
該研究突顯了肥胖發展與大腦認知健康之間的動態關系,并強調通過多種方法長期監測和管理肥胖具有臨床重要性。研究同時揭示了一套明確、漸進且與肥胖相關的大腦退化規律,指出持續肥胖可能加速大腦退化。這些發現顯示,持續肥胖是可用作評估大腦退化的潛在生物標記,所以減輕肥胖的嚴重程度并縮短其持續時間,對于保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