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超音速反艦導彈、亞音速發艦導彈的威脅日益加劇,全球主要軍事強國紛紛加大對末端近程防御系統的研發力度,而中國因為擁有1130近防炮成為這一領域的王者。而就在近期,中國一款被譽為“金屬風暴”的新型彈幕武器系統首次亮相,由《現代兵器》雜志公開披露。這款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車載反無人機群反導彈彈幕武器系統,以其超高射速和多用途適配性,為艦載末端近防領域開辟了新的技術路線,其戰略地位不容小覷。
“金屬風暴”源于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提出的超高射速火炮概念,其核心在于通過多根預裝彈藥的身管和電子脈沖點火系統實現密集彈幕發射。中國版“金屬風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采用16聯裝35毫米口徑炮管,單管射速高達12000發/分,總射速可達驚人的40萬發/分,遠超現役最快的“1130”近防炮。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電子控制器精準點燃發射藥,依次推動彈丸串行發射,多管并聯后形成覆蓋范圍廣、密度極高的“彈幕墻”,能在3-5公里射程內攔截超音速導彈、亞音速導彈和無人機及“蜂群”目標。當然,如果用于攔截“蜂群”目標,可能不太劃算,而且要用于發射的彈藥也不太夠用。我認為,其最大用途仍然是攔截那些漏網亞音速、超音速反艦導彈、空地導彈、航空炸彈等目標。
與傳統化學能速射炮相比,“金屬風暴”具備射速快、殺傷力強、成本低、適裝性佳等優勢。 尤其在面對海量來襲目標時,傳統近防系統的射速和反應時間往往捉襟見肘,而“金屬風暴”憑借全電發射和電子脈沖點火技術,可靈活調整射擊頻率,與火控系統無縫集成,形成網絡化作戰能力。 這種特性使其不僅適用于陸基平臺,還能輕松整合至水面艦艇,成為艦載末端防御的“殺手锏”。
在現代海戰中,西方的亞音速導彈,印度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因其高速度和機動性,對艦艇防御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傳統艦載近防系統雖能應對部分威脅,但面對飽和攻擊,往往力不從心。 “金屬風暴”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其超高射速能在極短時間內構建彈幕屏障,將來襲目標“撕碎”于末端攔截區,有效彌補現有近防系統的火力密度不足。
此外,“金屬風暴”支持多種35毫米彈藥,如AHEAD編程引信子母彈,可針對不同目標優化殺傷效果。無論是低空掠海的超音速導彈,還是小型無人機群,其3~5公里的射程和靈活的組網能力,都能為艦艇提供多層次防御。更重要的是,其成本低廉和生存性高的特點,使其在高強度作戰中具備持續作戰能力,避免了傳統導彈防御系統彈藥耗盡的窘境。
“金屬風暴”不僅是一款技術革新的武器,更是中國在艦載末端近防領域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體現。作為目前全球唯一量產化的“金屬風暴”系統,其亮相標志著中國在超高射速火炮技術上已領先世界。這對于應對日益復雜的海上威脅具有深遠意義。例如,面對潛在對手的航母戰斗群或導彈飽和攻擊,中國海軍可通過在驅逐艦、護衛艦上部署“金屬風暴”,大幅提升生存能力和反擊效率。
更值得關注的是,“金屬風暴”的出口潛力。 隨著其裝備部隊并走向國際市場,其低成本、高效能的特性可能吸引中小國家采購,從而改變區域海上力量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