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甚至更高的關稅下,雙方之間的商品往來,已經失去了任何可能性。
這是一場以牙還牙的行動。
當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125%關稅之后,我國也再次采取了反制措施,決心要跟美國對抗到底。
在過去短短一周時間里,全球貿易局勢被徹底改變,并將影響到我們所有人未來的一切。
當然,對深處于夾縫之中的企業來說,這是無比黑暗的一周。
面對美國的霸權行徑,我們當然應該采取反制。在這份聲明中,我國也提到,面對如此高的關稅,雙方的商品貿易已經再無任何往來的可能性,考慮到這一點此后將不會再就關稅數字進行任何回應。
這一說辭,也基本上印證了另一個事實,那就是不論是明面上的還是私底下的,雙方可能已經缺乏溝通渠道,這對要想徹底解決經貿分歧的雙方而言,都是一個不那么好的信號。
如果連溝通渠道都沒有的話,那么要想解決分歧,自然也就無從說起。
局勢的發展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美國咎由自取,但也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
回想當初特朗普在競選時,說要對華關稅提高到60%,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是特朗普一貫夸張的風格。
但當這個數字提高兩倍的時候,沒有人笑的出來,對任何一方而言都是如此。
這一連串的措施最終將迫使互相依賴的美中企業不得不突然大幅削減訂單,并寄希望于某種形式的緩和出現。
但緩和能夠出現嗎?
至少就目前而言,沒有看到絲毫的跡象。
關稅戰沒有贏家,同世界作對,也是孤立美國自己。
而影響,也是實打實的。
在浙江義烏,這里的外貿商販也對美國的高關稅表示擔憂,有商販說,美國過去的圣誕節慶用品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中國,本來這幾年義烏的外貿利潤就很少了,而在美國的高額關稅之下,更是沒有一家工廠可以承擔如此高的關稅。
在廣州,數以千計出口導向的小工廠在過去幾十年來快速發展,這些工廠能夠迅速以低成本供應幾乎任何制成品,它們一道也雇傭了來自全國各地數以百萬計的工人。
如今,這些作為國內制造業基石的小工廠有許多正面臨困境。
服裝廠的經理們在為美國客戶大量取消訂單而憂心忡忡,這讓他們承受巨額損失。
機械制造廠的經理們則在思考,低成本優勢能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對工人們而言,他們僅僅希望自己未來還能夠有活可干。
去年,我國向美國輸送了價值5000億美元的商品,換算成人民幣,是3萬億以上,幾乎是一夜之間,這價值3萬億的訂單就失去了輸美的可能性。
而3萬億背后,是多少家工廠,多少位工人?
通常而言,外貿行業為美國提供商品的工廠主,美國進口商會預先支付商品成本的一半,另一半則稍后再付。
但在特朗普對華關稅影響之下,不想支付關稅的美國進口商在最后一刻取消了訂單,且還沒有提供補償。
對美國進口商來說,他們的損失是訂金。
而對國內制造商而言,這50%的預付款,還遠遠不足以彌補商品的成本。
雙方都在損失,沒有一位贏家。
這一次還有一些不一樣的情況。
過去面對美國高關稅影響數萬億商品,國內制造業工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規避關稅,例如降低工人薪資,來壓低商品成本,以更好出口承擔高關稅。
但這一次,面對美國145%的關稅,任何人工成本上的壓縮,也于事無補。
而對工人來說,由于面臨“用工荒”,工人也不太愿意會接受降薪。
這是我國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數萬億元商品的缺口在何處彌補,以及背后中小工廠乃至工人向何處去。
對美國而言,他們面臨的困難,也一點不比我們少。
盡管去年美國只向我國出口了1500億美元左右的商品,但哪對美國的影響也很大。
其中農業是美國痛苦指數最高的。
一旦失去我國這個出口市場,將會對美國許多紅州(共和黨票倉州)的農業從業者造成特別沉重的經濟打擊。
許多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的選民自身,也會遭受特朗普的“背刺”。
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對華加征關稅,當時我國就發起反擊,對美國農業提高關稅,這也導致美國農民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為了幫助抵消這些損失,當時特朗普還特別建立一個基金拿出230億美元的補貼,其中美國南方的大型農場和農民是受益最大的。
大豆產業是其中的關鍵。
我國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場,當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對華加征關稅的時候,我們就從包括巴西在內的國家購買大豆進行反制。
這一次也不例外,在對美征收的125%關稅之中,大豆產業就在其中。
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將會有相當數量的美國農民面臨破產。
除此之外,美國的玉米種植者也感到不安,美國的玉米產品中約有2%銷往我國,盡管比例不大,但影響也仍然存在。
過去美國農業群體一直都是支持特朗普最大的群體之一,但現在這一群體成了損失最大的群體,面對特朗普的背刺,他們的處境,就如同我國外貿從業者的處境。
舉步維艱、無比焦慮,面對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所有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美國大豆協會曾表示:“如果我們繼續被當作談判工具,我們將成為大局的犧牲品,我們將必須有一個經濟一攬子計劃來幫助我們維持生計。”
亞洲協會美中關系主任亞瑟·羅斯說:“我們正在走向一次意義深遠的災難性關系破裂,我們在過去幾十年里精心建立起來的結構正在被摧毀。”
處于危險之中的是塑造21世紀全球經濟的美中貿易關系。過去幾十年來,雙方都從這種關系中受益,美國公司大量使用我國工廠制造產品,并控制了美國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增加了美國大型企業的利潤。
而我國獲得的好處就是就業和投資,這也讓我國數百萬家庭擺脫了貧困,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不斷增長,類似于蘋果這類的公司也打開了一個巨大且利潤豐厚的市場。
但如今,這種貿易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巨大的考驗配上巨大的不確定性,誰也不知道雙方接下來會干什么,就此而言,我們正處于一個世界貿易中心的旋渦之中。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