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融看起來似乎主要針對老年群體,那么對于年輕人,是否需要參與到養老金融中呢?近日,在國民財富發展研究合作平臺舉辦的一場會議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現場采訪了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副理事長、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
陳文輝指出,養老金是養老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養老金需要從年輕時就開始積累。
“要不到時候你哪來那么多錢?我的意思是,要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積累養老金,否則最后就晚了。”陳文輝對記者如此表示。
記者注意到,陳文輝圍繞養老金融公開演講時指出,養老金融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涵蓋了大家常說的“三支柱”——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以及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融產品。
他在演講中指出,應對老齡化需要積累資金,資金沉淀后可以通過金融工具進行投資,促進新興產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并實現保值增值,最終反哺養老事業。在這個過程中,養老金投資不僅解決了養老的財務問題,還可以推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
當前,老齡化危機已經成為全球普遍面臨的問題。過去,中國人均壽命只有30多歲,如今已達到70多歲甚至80多歲。人類壽命的延長本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老齡化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經濟社會進步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問題。因此,陳文輝認為,老齡化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灰犀牛”風險,而非“黑天鵝”風險。
在他看來,老齡化危機本質上是一個財務問題。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大多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例如,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帶來的照護問題,如今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解決。醫療健康問題也可以通過醫藥技術解決。但所有這些都需要資金支持,需要購買服務和產品。因此,積累大量養老金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關鍵。
陳文輝說,養老金和長期壽險不僅是解決養老問題的關鍵,還能助力形成大規模的耐心資本。耐心資本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重要資本形式。金融機構應在引導形成耐心資本方面多下功夫,發展養老金和長期壽險是破題的關鍵。
陳文輝指出,當前應大力發展養老金和長期壽險市場,通過金融手段將銀行存款轉化為耐心資本。耐心資本通過合適的金融工具,如股權投資基金,將對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