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戴云
汾渭谷地山西晉祠千年古泉30年來首次復流,自1982年斷流的河北邢臺百泉持續復涌,北京市陳家莊泉等81處泉眼干涸多年后實現復涌……近年來,我國華北平原、汾渭谷地等地區,一度干涸、斷流的泉眼又“活”了過來,而這都歸功于一項持續多年的努力——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山西晉祠難老泉泉眼噴涌。封面新聞記者戴云攝
“涌在地表,功在地下。”近年來,水利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十四五”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瞄準華北地區及10個重點區域,精準施策,華北地區、汾渭谷地、黃淮地區泉水流量增大,泉水位上升、部分泉水復涌,泉域保護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近期公布的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成果顯示,與2015年全國地下水超采區劃定結果相比,全國地下水超采區面積總體下降,超采量、超采程度顯著降低,本次地下水超采量較上一輪減少50.3億立方米,減少31.9%;嚴重超采區面積減少8.83萬平方公里,減少51%。
置換水源、配套法規 晉祠千年古泉復涌
在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山西晉祠,難老泉從地下源源不斷地涌流而出,經石雕龍頭噴濺出清澈的水花,游客絡繹不絕,紛紛上前伸手觸摸清涼的泉水,還有人用瓶子灌裝一品甘甜。
游客在山西晉祠接取難老泉泉水。封面新聞記者戴云攝
如今這一場景,是蟄伏等待30年的成果。由于地下水超采嚴重等原因,難老泉于1994年斷流。此后,山西省持續實施煤礦兼并重組、地下水關井壓采、水源置換等工作,推動晉祠泉復流。
今年70歲的張健是晉祠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自難老泉實現復流后,他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我每天要從汾河抽水到晉祠水道,保證水面維持一定高度。復流后不用再抽水了,主要負責觀測地下水位變化”,張健還告訴記者,他注意到自從復流后,有很多游客故地重游,為的就是親眼看看這汪復涌的清泉。
山西省水利廳水文水資源管理處處長張天鋒介紹,2019年至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共實施15項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工程,其中晉祠泉域內工程12項,地下水開采量由最高時期的4.51億立方米減少到2023年的1.978億立方米,地下水在太原總供水量中的比例從83.5%下降到25.8%。
2008年,泉域巖溶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晉祠難老泉泉口水位由最大降深27.76米逐步回升,2023年5月14日實現首次出流。截至2025年3月26日,晉祠泉監測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2米,創2023年5月復流以來新高。
在晉祠周邊的古城營村,73歲的村民杜毛親對晉祠泉域水源置換工程感受頗深,“原來抽地下井水經常斷流,一天只有4—6小時能出水,用水十分緊張,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用來儲水。后來通了自來水,24小時隨用隨取,十分方便?!?/p>
據晉源區水務局副局長兀峰介紹,該項目通過接通引黃水來置換地下水,形成了從市政供水主線到村民入戶龍頭完整的供水系統,提升農村居民飲水水質的同時,關井54眼,年壓采地下水637萬方,有效改善晉祠泉域地下水環境,促進晉泉復流。
泉水的穩定噴涌需要法治護航。2022年,山西省修訂《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突出保護優先,明確泉域水資源“統籌規劃、保護優先、集約利用、系統治理”的基本原則。2024年初,山西省水利廳與太原市人民政府再度升級保護力度,緊緊圍繞“穩定復流”這一目標,對晉祠泉復流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共同制定了《晉祠泉復流實施方案》,確定了強化科技數字賦能,加大水源補給力度等十條復流保障措施。
生態補水、科技賦能 邢臺百泉重煥生機
在河北邢臺的狗頭泉公園,上午十時,家住附近武家莊村的宋大爺正在釣魚,自前些年泉水復涌后,這成為他的日常。他向記者回憶,早些年這里全是大片水域,周邊種植了很多水稻,后來到八十年代,水面開始枯竭,河床見底成為土坑,水稻也不能種了。直到2021年10月,這里又開始冒水了,“有水才有生氣,空氣好水質也好,我在這里釣過七八斤的大魚呢!”
宋大爺在泉水復涌后的狗頭泉公園垂釣。封面新聞記者戴云攝
泉城邢臺因泉聞名,擁有一個面積達3800平方公里的泉域體系——百泉泉域,包括達活泉泉群和百泉泉群,狗頭泉正是后者的主要泉眼之一。
1982年百泉斷流,百泉、狗頭泉等泉眼自2021年7月開始復涌至今,日均出水量2萬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積790畝,重現“水涌百穴,甘露爭溢”美景。
邢臺市水務局壓采科科長路雷介紹,自2022年7月18日開始對狗頭泉水位進行觀測以來,其水位持續保持穩定。2022年7月18日水位為58.83米,2024年7月18日水位為58.86米。日出水量2萬立方米,累計出水量約2280萬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積790畝、蓄水量1050萬立方米。
邢臺市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理念為指導,協同部門實施“節、引、調、補、蓄、管”系統發力,強力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其中,攔滲工程是一大亮點。
站在河北省邢臺市沙河上游,遠眺一道道堰壩或曲或直,橫在河流中央,滯蓄著從西部山區流下的河水?!?023年,在查明百泉泉域河流滲漏段地層結構、巖溶發育特征的基礎上,我們啟動沙河攔滲工程,選定在沙河強滲漏段修建11道滯蓄滾水堰,為百泉泉域補充地下水源,預計每年可為泉域補充地下水2000萬立方米。”邢臺市水務局高級工程師李紹銘介紹。
邢臺沙河攔滲工程的第11道堰。封面新聞記者戴云攝
除沙河外,邢臺市還計劃于今明兩年,分別在白馬河和七里河上游修建5道滯蓄滾水堰和6道溢流堰,從而加大蓄水時間、增加補水面積。
針對總面積3843平方公里的百泉泉域,邢臺市基于國產GIS(地理信息)技術,建成百泉泉域綜合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新一代三維GIS、物聯網技術,搭建起數據服務中心、預警報警、模擬分析、決策指揮等六大功能模塊,實時掌握主要泉眼狀態,實現對邢臺市巖溶水的精準管控。
“該平臺通過分析百泉監測數據,及時發布預警報警信息,輔助制訂保泉措施,實現精準管控邢臺市巖溶水,保障百泉持續穩定復涌?!焙颖笔〉刭|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九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李磊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