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B10上市了,所有人全部沉默!同行看不透,媒體看不清,消費者看不懂。一個10萬元的新能源SUV,把30萬甚至50萬元產品上還沒搭載的芯片、激光雷達給你。瘋了,這個汽車時代真是瘋了!
雷軍在汽車圈抄保時捷的后路,卻沒料到有人抄了雷軍的后路。所有人都打著“軟件定義汽車”的名義,在汽車上為了賺高利潤卻都在不斷做加法,全忘了在中國這個汽車消費市場,10萬元的汽車和1000元的手機本是一個消費群體,他們有規模有需求,但前提是滿足功能且便宜,他們才是這個時代想用軟件改變汽車的最大載體。
電視是這樣干的,手機是這樣干的,到了汽車,只有零跑這樣干了,而且越干越像電視和手機行業走這條路的成功者了。我估計從2025年4月10日開始,又有一批車企研發人員私下琢磨怎么對標零跑B10了?哎,一點都不爭氣,中國汽車什么時候才能戒掉別人做什么、我就學什么這個毛?。繉?,你得對標出高級感?。说淖屓丝闯鰜沓u,就沒意思了!
想學零跑嗎?我拿過去5年的觀察和你講講,嘗試教教你們怎么學零跑造車?
學零跑,先要學習摩爾定律。摩爾定律什么意思?軟件迭代的祖宗級生存法則!找最大的用戶群,花很少的錢,擁有和很貴的產品差不多的使用功能,讓人用得越多,迭代越快,成本越低,循環往復。去翻翻我們幾年前采訪零跑創始人朱江明的原話吧,他說過,汽車的電池和芯片,未來會像手機、電視一樣賣得越多越便宜。
摩爾定律都懂,但摩爾定律過去在工業制造市場是走不通的,因為制造業比的就是對供應鏈的控制權。尤其是汽車,如果繞不開一級供應商,你的迭代和成本話語權都不在自己手里。所以學零跑,要學的第二招,是重新梳理造車過程中“什么我自己做,什么別人來做”這個問題。
造車這件事,有些人想簡單了,想著拼也能拼個車出來。有些人想復雜了,什么都想自己干。零跑走的是第三條路。在造車之前,零跑把車的所有零件拆分然后再重新組合,原則有兩個,能集成的,全部按照高度集成原則組合到一起。能用底層供應鏈產品的,全部通過高集成、高自研的形式對供應鏈實現迭代、成本的控制。
B10搭載的高通驍龍8295座艙芯片與8650智駕芯片,所有人都夸配置高。膚淺!和配置根本不沾邊,人家零跑要的是集成,絕不做分散的事?,F在無論激光雷達還是芯片,能一顆解決問題絕不用兩顆激光雷達,能和一個芯片商合作,絕不和兩個合作,因為這嚴重影響了日后迭代,這就是零跑的高明之處。
如果光是這點聰明,供應商不會看不透零跑的算盤。和大家滿腦子想的性價比不同,零跑的大殺器是電子電氣架構,更直白的說是線控單元的集成能力。別忘了朱江明起家是干嘛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間里高度集成各種控制器,并且在密密麻麻的城市路網中達到最好的控制。你看零跑什么迭代最快?除了整車就是電子電氣架構,B10都用上了LEAP 3.5,而且零跑把朱江明過去的生意邏輯照搬到汽車,不是一車一迭代,而是一個架構覆蓋整個全系車型。這成本、規模和效率,不是省錢那點事了,在投入產出速度上完全碾壓其他車企。
從C16到B10,在規模最大、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做出價格和產品的唯一性,你以為零跑就是賺的少給的多嗎?不是的,而是因為他的底層集成能力,讓自己的成本比其他同質化技術路線的企業低得多,這才能在這個價位上用高通、激光雷達這些貴玩意。你看零跑的財報,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還是負的,結果四季度毛利率換算下來就超過了20%。怎么做到的?照其他車企的造車路線,沒戲。
摩爾定律、高度集成,除了這兩招,最后我再給所有人普及零跑造車的一個秘方,那就是創始人一定要學習朱江明的管理方式,這是軟實力。
評價朱江明這個造車創始人,我喜歡用一個準字來形容??慈藴省⑾率譁?、干事準。這個時代,你去看看造車企業老板都和誰在一起辦公?除了銷售就是戰略和行政,技術與研發都和老板估計不在一個城市。朱江明創建零跑到現在,就是和技術研發在一起辦公,反倒銷售在另一座大廈里忙活。零跑一位研發業務單元的中層描繪過有趣的現象,其他車企無法想象的業務單元開發合作,在零跑是家常便飯,沒有一個業務單元只做自己的KPI,老板的分配都是60%干好手頭技術,20%想著前沿技術,20%配合其他業務。問到為什么不優先自己部門的開發?他的回答是,在技術上騙不了朱江明。
記得和斯泰蘭蒂斯合作前,所有人希望零跑與另一家在中國很有實力的跨國車企走到一起,但朱江明從來都是過程中看結果。零跑內部有句話,節點不等人,這個企業把摩爾定律不僅用在內部技術協作開發上,甚至在商業談判上也從不猶豫,這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先和斯泰蘭蒂斯在海外合作,后有和一汽在國內合作。至于從前年到今天,很多人擔心既做主機廠又做供應商的模式能不能走通?別忘了,朱江明是做To B生意起家的,處處有自己、處處無自己這件事上,沒人比他在汽車圈更懂怎么玩。
最后說一點,想學零跑造車,除了學上面提到的這些點,還要學朱江明和零跑這家車企的耐得住寂寞。你看零跑這家車企,如果按照傳統汽車這套邏輯預測它,一定都會猜錯。去年巴黎車展火了后,該去廣州車展的朱江明反倒去盯著工廠產能。今年本該在政策論壇找存在感,結果又提前大操大辦了B10預售。就當所有人認為B10會有一場轟轟烈烈的上市發布會時,零跑卻又開始準備其他的事。在零跑這家企業身上,完全沒有按照汽車傳統邏輯去做事,他想的都是怎么適合自己怎么來,不活在汽車輿論的壓力和期待中。
到今天,朱江明還是醉心技術,醉心集成,醉心迭代。至于吃穿享受,這個造車創始人的腦子里估計還沒有概念。他最舒服的狀態是拿著一桶泡面,和一群工程師聊技術,而且還挺有市場對象感的提出商業思路,這個思路里既有C端,也有B端。
所以,看一家車企發展是否走向正軌,別光看結果,要看過程。零跑的造車過程,早在幾年前已經驗證了他今天會有的必然結果。所以這個時候想起來學零跑的企業,不妨多學學零跑的軟實力,別照葫蘆畫瓢,那太沒意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