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臟兮,一張木板,寫滿自己的“可憐”,有人跪姿等待“拯救”,有人“瘸腿”滑行......
“如若不是過的不如意,誰又愿意乞討”的論調,是真乞丐,亦或是“不勞而獲”的手段,怎么大街上的乞丐開始罕見了?
手段高超,誰是真乞丐?
乞丐并非罕見,甚至多見于城市一角,有人殘疾滑行,有人特意挑在街上熱鬧處......乞討模樣的各異,但卻也留有共通性。
一張偌大木板,亦或是化肥包裝袋材質刻畫的彩色人像,清晰可見的“可憐自述”,有些還自帶音響設備,以悲傷音樂作背景BGM,出沒于熱鬧中心,人來人往之處。
“乞丐”成了大眾對這類群體設下的標簽。
當然還有不少并無有這么多準備,而是簡單的帶著碗缸穿梭于人流之間,“憑運氣”獲得個幾個鋼镚或者紙幣。
見怪不怪的“乞丐”身影,流連于“乞丐”身旁善良的百姓,理由終是“可憐”二字,不過這有些雖是乞丐,但不真。
批量的乞丐,來自職業的“流水線工種”。
簡單來說,你看到的“乞丐”,脫去乞丐的外衣,生活怕是比你過得還好。
尤為聞名的便是曾在北京地鐵9號線的“乞丐團”,每天“組團行乞”便是上班內容,有規律的“換裝”,有規律的行乞,特地分組工作,每個小組有每個小組的規矩。
模式化的行乞,專業的乞丐服裝,卻足以成為一道難以忽視的風景線。
專業的運行模式,兩個小時超幾百元的“工錢”便是其“騙乞”的動力。
而隨著利用“善意”獲得的錢財越來越多,金錢的欲望開始滋生犯罪問題。
少數“職業化”的乞丐團伙為獲得更多的金錢開始拐賣兒童,將兒童當做“騙乞”工具,有些甚至故意弄殘兒童以為獲得路人更多的憐憫,進而方便乞討騙錢的有序進行。
環環相扣之下,終是貪婪的野心,而有的為更好的偽裝,開始假扮“殘障”。
2016年新疆街頭一路人當場揭穿一“殘障人士”騙乞的手段。
看似殘缺的雙腿,實際不過是該“乞丐”將雙腿屈膝藏在內褲中的障眼法??梢哉f,見到人群,必“殘疾”,見到城管,能“立刻行動自如”的乞丐實在是太多。
一天下來,有的能賺幾百塊,若是“流動行乞”,一個月幾千塊卻也不成問題。
所以這乞丐,又是幾個真幾個假?終是傻傻分不清楚。
早已不單純的乞丐,挑釁著大眾善意的底線,然最近幾年,這乞丐怎么變得罕見?
乞丐“轉移”了
首當其沖第一個原因便是對“職業假乞丐”的打擊力度變大了。
這職業假乞丐,一來妄圖不勞而獲,二來有的以拐賣兒童實現“騙乞”觸及法律紅線,三來斷了真乞丐的路,真正有苦難的人行乞也難令大眾所信服。四來假乞丐的成群影響市容市貌,且縱容一批人好吃懶惰,妄圖不勞而獲的風氣。
其二,這“行乞”的環境也終是變了。
如若仔細對比可以發現,從前行乞均是以碗缸接收紙幣,而如今現在人們均是手機掃碼支付,鮮少有人帶現金出門。
縱然是遇上放置“可掃碼支付”的行乞行為,“掃碼需謹慎”在當今網絡時代下卻是時刻警醒著每一個人,自然這乞討得到的金錢,終是不如從前紙幣時代。
當然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職業假乞丐”的出沒。
不過也順帶也使得真正走投無路的真乞丐無法得到援助,而這也是乞丐消失的第三點。
打擊假乞丐橫行的同時,政府對“真乞丐”施以援助。
實際上,近年來全國不少地區都開展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活動,從臨時救助站,到制定詳細的救助方案,安排住處,就醫,送飯等等關愛服務。
同時在送返乞討人群時,從根源上真正解決老人貧困問題。
比如政府給予最低的生活和醫療保障,政府的關心,政策的幫扶,也令“真正乞討的人群”生活有所依靠。
自然,貧苦之人上街乞討以得溫飽的數量也越來越少。
不過也終是引人戲謔,現實中乞丐變少,除去“真正轉移”之外,互聯網上直播索要打賞的便是新型“假乞丐”。
一場打賞下來,高昂的收入,卻是要比不少普通人的生活過得好。
對于網絡“假乞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近年來生活中的乞丐數量減少了,打擊掉職業乞丐,真正幫助到“真乞丐”,也終是算得上一件好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