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侗寨,阿棉的家(組章)
簫 風 [浙江湖州]
芋頭侗寨
走進芋頭侗寨,你不能不驚詫于她古樸的美。
站在蘆笙鼓樓下,隨便選一個角度,俯仰之間都是一幅上好的水墨畫。那因山就勢的古侗寨,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幢幢明清時的雕花木樓,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溪畔或山脊上。
在寨子里走一走,你會發現,這里的一切都是古舊的:廻龍橋的石碑是舊的,古驛道的石階是舊的,薩歲壇的傳說是舊的,古戲臺的時光是舊的……連徜徉在花街的你,也成了古舊的畫中人了。
這時,你會驚奇地贊嘆:這古風古韻的侗寨“布達拉宮”,果然如詩如畫名不虛傳。
走進芋頭侗寨,你不能不驚詫于她別樣的靜。
這里,平時鮮見成群結隊的游客身影,沉寂的時光里流淌著芋頭溪的低吟淺唱。提籃售賣的老阿婆,在沿街的木樓前擺下自產的臘肉、甜酒、溪魚干,靜靜地等待路過的游客。
徘徊在古寨,你恍惚置身于夢中的仙境,置身于隔世的安詳,哪怕一點點喧囂,都會稀釋了這刻骨銘心的靜美。你不由地想坐下來,趕緊清空心中的煩躁,把一曲安靜的侗寨小調裝進去。
這時,你會由衷地喜悅:這寧靜的古寨就是夢中的樣子,依然鐫刻著前世深深的眷戀。
阿棉的家
阿棉,一個讓人溫暖的名字。
阿棉的家,一座盛滿溫情的侗寨木樓,一個讓心靈棲息的巢。
木樓的上空,飄著白云的翅膀,飄著炊煙的心跳。
雕花的窗欞里,裝著侗寨飛檐翹角的鼓樓,層層疊疊的梯田,晨霧繚繞的山林,也裝著一個少女七彩斑斕的夢。
從侗寨走出去的阿棉,把童年留在了木樓里,把眷戀留在了山寨里。
“第一師范”的舞臺上,還閃動著她青春的舞姿;
岳麓書院的山道上,還蹦跳著她歡快的足音;
禮雅小學的課堂上,還回響著她與孩子們朗朗的書聲……
如今,思鄉的阿棉回來了。
回來的阿棉,懷揣著暖心的詩歌,懷揣著神奇的童話,懷揣著鄉村振興的夢想,回到了魂繞夢縈的克通侗寨。
這小小的山寨,因為阿棉而溫暖,因為詩歌而多彩。
走進“阿棉的家”,你會邂逅不期而至的驚喜,你會遇見詩意盎然的春天。
與阿棉登楚文塔
登楚文塔,是為了看瀏陽河。
是為了圓一個童年的夢。《瀏陽河》一直住在我童年的夢里,一直在夢里滔滔流淌。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
這夢中的曲兒,彎過九道彎,沿著五十里水路,流到了湘江,流到了湘潭,流到了億萬人民的心中。
當我們登上九層塔頂時,我的夢醒了——
阿棉指著西湖山下一灣碧水說:看!那就是瀏陽河,那就是瀏陽河最美的一道彎!
藍天白云下,蒼山翠谷中,一條波光粼粼的玉帶纏繞其間,如一曲清脆的歌謠流淌在歷史的煙云里……
我們繞塔一周,舉目遠眺,瀏陽城蝶變的新貌盡收眼底。
俯瞰塔下,邊走邊談的老風和蘇啟平正在向我們招手,那萬綠叢中的一點紅,正是老風。
一陣清風吹來,吹走了身上的塵埃和疲憊。
我們拾階而下,漸行漸遠的民謠在時光背影里回蕩,追逐著瀏陽河的浪花隱于風中……
(原載《三省坡》雜志2025年第一期)
【作者簡介】
簫 風,本名溫永東,1962年生于江蘇沛縣,現居浙江湖州。中國詩歌學會散文詩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浙江省作協簽約作家,湖州師范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主任。作品入選《中國散文詩百年經典》《新世紀中國散文詩精選》《新世紀十年散文詩選》《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等選集和多種年度選本。著有散文詩集《沉思的花瓣》《思念的花朵》,編選《葉笛詩韻——郭風與散文詩(三卷)》等。主編《文學報·散文詩研究》《湖州晚報·散文詩月刊》和“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微刊”。曾獲“中國·散文詩貢獻獎”、“記住鄉愁·世界華文散文詩大賽金獎”、2023年度“全國十佳散文詩人”等獎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