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式官宣,著名華語演員、導演、作家陳沖出任主競賽單元評委。
作為一名享譽中外的著名女性電影創作者,陳沖在《小花》《末代皇帝》《紅玫瑰白玫瑰》等影片中貢獻了無數動人瞬間。1997年,她勇敢挑戰新身份,首執導筒便入圍多個國際重要電影節展,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的華麗轉身。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陳沖與馮小剛以“從‘百花影后’到導演陳沖:銀幕內外的玫瑰人生”為題展開了對談,回顧了時光與影像交織的精彩人生。
陳沖電影大師班活動現場
▌走心與非典型:表演藝術的方法論
本場電影大師班,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陳沖的創作歷程,現場采用了片段鑒賞的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探討其精湛表演藝術背后的方法。在鑒賞關錦鵬執導的《紅玫瑰白玫瑰》的影片片段時,陳沖坦言自己在塑造角色的時候,“第一個是要走心,第二個是去賦予角色非典型的呈現,去思考在情感上如何處理能讓角色更加獨特。”
走心,就是對細節的講究。對于陳沖而言,表演的細節之一就是語言的處理。電影是視聽語言的藝術,演員對語言的處理對于角色塑造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陳沖介紹自己當時接觸《忠犬八公》劇本的時候,用重慶話進行表演是她的首要考慮因素。“因為我覺得它是我唯一的最好的一個切入口,我把這個語言完全掌握了以后,它的地域感、本土感會出來,就會接地氣。”談到自己接下來的表演計劃時,陳沖透露將出演一部新片,而她參演的原因之一也是語言的細節,“我很期待,因為我必須學法語”。
另一個關于角色塑造的細節處理,陳沖提到自己對《紅玫瑰白玫瑰》的造型設計印象特別深刻,“我覺得特別成功的就是那對耳環。因為王嬌蕊動過以后,她戀愛了或者是許多禁止的時刻,這個耳環稍微有一點抖動,它會抓到一些光,你能夠感到她心里的這種騷動。”正是類似于這種走心的細節處理,讓形象的呈現令人難忘,也體現出了美術等其他電影制作部門對演員表演的影響。
為了賦予角色獨特性,陳沖在角色塑造過程中選擇“非典型”的處理方式。在《忠犬八公》那場“吃面”的戲中,對角色的處理就是非典型的,“不是給我一個特清晰的大特寫,他給了你一個窗口,給你擋住了一點,反而是有效果的。”
▌換位思考:導演視角下的演員自覺
從銀幕前到銀幕后,演員與導演的身份轉換讓陳沖學會在電影創作過程中的換位思考。“在攝影機后工作過后,我特別體諒導演、攝影機那邊的困難。我就會成為一個特別自覺的演員,能夠協助的盡量協助,不要給人家添太大的麻煩。我覺得這個是我做了導演以后再回來演戲的感受。”
馮小剛也坦言,在做了演員后,才更加理解演員,“過去沒有做演員會對表演的困難程度產生懷疑,只有在做了演員才知道,電影最大的壓力可能都壓在了演員身上。”在他看來,“演員不能夠保證一直在最飽滿的情緒里面。在演員疲勞了之后,本來可以給你交100分,最后他給你交了60分。所以這都是做演員、體會了演員的工作之后,才有的感悟。我覺得這個對我和演員合作很重要。”馮小剛還為青年導演們提出了建議:“你一定要跟演員說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因為好的演員其實什么表演都可以呈現,但是導演要給他一個明確的方向。”
▌激發活力:與年輕創作者的合作火花
近年來,陳沖更多地與年輕的創作者一起合作,比如《世間有她》中與青年演員易烊千璽的合作、《弟弟》與青年導演王湘圣的合作。與年輕創作者的合作,激發了陳沖創作的活力,“我其實特別喜歡跟年輕人合作,從他們身上的確得到很多活力,學到很多新的東西。”
陳沖電影大師班活動現場
在執導《世間有她》的時候,陳沖坦言與易烊千璽合作一開始的心情是忐忑的。她回憶道,易烊千璽起初是個寡言的人,她一開始不知道該如何開啟與他的交流。但最終卻被他的表演折服,“他在爆發力的同時有天然的分寸感,他特真,比起很多非明星的演員來說他都更有真人的質感,這個給我太大的驚喜了”。
在活動現場,陳沖還現場朗讀了自己當時為拍攝《世間有她》給易烊千璽的一封信,以信件的方式讓演員感受到真誠,并細致地為他講解了人物,才促成了這段合作的緣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