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至13日,受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地區將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大范圍持續性異常災害性強風天氣。
此時,華北地區的小麥大多已處于起身拔節至孕穗期,強風又帶來的降溫,對于小麥有著不小的影響。
再過一個多月小麥就要收獲了,本篇內容,小幫手就詳細和大家說說,此次強風對于小麥可能會有哪些影響?以及強風過后農民朋友該怎么辦?
對于小麥可能存在的4點影響
其一,小麥倒伏
小麥進入孕穗期以后,長勢已高,莖稈脆弱,容易倒伏折斷。如果只是輕微倒伏,影響不是很大。如果莖稈都吹斷了,那就等于沒有產量了,前面幾個月的辛苦等于白忙活。
據一些農戶說,如果小麥株高超過80厘米且基部節間過長(大于15厘米左右),遇到強風天氣,倒伏風險增加3-5成左右。
處于孕穗期的小麥,遇到大風還容易使麥穗搖擺碰撞,造成穗部損傷,影響后續的灌漿,進而降低產量。
其二,低溫凍害
此次強風還伴隨著降溫,比如小幫手所在的豫東地區,強風沒來之前的一段時間,白天最高溫度都在25度以上,而4月12日,最高溫度只有15度左右。
在其它部分地區,受12日的強風影響,降溫也比較明顯,甚至一些小麥種植區,最高溫度還不到10度。
處于小麥孕穗期的小麥,小麥生長旺盛,自身的抗寒力很弱,對低溫天氣比較敏感,強冷空氣會使小麥幼穗受凍。
如果凍害較輕(氣溫降低不明顯,并且持續時間短),小麥植株的主莖及大分蘗的幼穗受凍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結實,但穗粒數會減少。
如果凍害進一步加重,小麥植株主莖、大分蘗幼穗及心葉凍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長。
如果凍害特別嚴重時,小麥葉片、葉尖受凍,呈現青枯色,莖稈和幼穗皺縮死亡,根系也會腐爛,最終無法繼續正常生長,也就沒有了產量。
其三,影響授粉受精
對于位置相對靠南的小麥種植區,此時小麥已進入了揚花期,如果遇到此次強風,會導致花粉傳播不均勻,難以準確落在雌蕊柱頭上,影響授粉授精過程。
另外,上面已經提到過,還伴隨著降溫,過低的溫度會降低花粉的活力,使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受阻,導致結實率降低,出現癟粒、空粒等情況,最終影響小麥的產量。
其四,病蟲害危害增加
此次強風,會導致一些小麥植株出現傷口,為病菌和害蟲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條件,導致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加重。
受傷的小麥植株生長勢減弱,抗病蟲害能力下降,容易引發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蟲、吸漿蟲等蟲害。
如果不及時防治,后續的揚花、灌漿都會受影響,不僅降低產量,還會影響品質。
強風過后農戶們該怎么辦?
1、等到當地強風過后,及時深入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情況,先看倒伏情況,再看是否有受凍情況。
如果沒有倒伏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有倒伏,要分辨倒伏的嚴重程度,如果是輕微倒伏,影響不大。
如果倒伏比較嚴重,不要人工扶起,以免人為折斷莖稈,本來只是減產,莖稈折斷后就絕收了。
2、合理進行追肥。對于輕微倒伏的麥田,可以畝追施5-10公斤左右尿素。如果再遇到凍害的情況,可以適當增加到每畝10-15公斤左右尿素。至于葉面肥可以結合殺蟲劑和殺菌劑一起噴施。
3、病蟲害防治要及時,密切關注田間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及時噴施殺蟲劑、殺菌劑進行防治。
比如,可選用吡蟲啉、啶蟲脒防治蚜蟲,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丙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病害。
可將殺菌劑、殺蟲劑與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混合噴施,進行 “一噴三防”,達到防病、治蟲、抗倒伏等多重效果。
4月13日開始,大部分地區強風天氣就結束了,建議不論是種植小麥的農戶,還是其它作物的農戶,及時去田間進行查看,結合田間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管理措施。
問問大家,你們當地這兩天風大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