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基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的戰略實踐與探索
一、引言
在我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為各地區農業發展提供了綱領性指導。甘肅省作為西北農業大省,其農業發展對于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促進經濟增長以及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推進農業強省建設,不僅是甘肅省實現自身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國家農業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本文將詳細闡述甘肅省基于該規劃的戰略路徑與實踐探索。
二、戰略定位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
甘肅省立足省情,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為綱領,錨定“農業強省”目標,提出了“聚焦土特產、守底線、促改革”的總體思路。這一思路緊密結合甘肅省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發展基礎,為農業強省建設指明了方向。
(二)目標分解
短期目標(2027年前) 依據相關規劃要求,甘肅省計劃建成10個百億級產業大縣,打造生豬、蘋果2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牛、羊、蔬菜、中藥材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使全產業鏈產值突破6100億元。這一目標的設定是基于甘肅省現有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旨在通過產業集群的打造,提升農業產業的規模效應和競爭力。
長期目標(2035年) 到2035年,甘肅省將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使農業綜合效益、農民收入水平、鄉村治理能力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這一目標與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總體進程相契合,體現了甘肅省在農業發展方面的長遠規劃和堅定決心。
(三)區域特色
甘肅省依托河西走廊、中部沿黃灌區、隴東隴南山區三大板塊的自然地理優勢,構建了張掖 - 武威百萬頭肉牛產業帶、河西走廊奶牛產業帶等現代畜牧集群,并積極發展戈壁生態農業示范區。這些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不同地區的資源優勢,有助于實現農業的差異化發展和高效利用。
三、夯實兩大底線
(一)保障糧食安全
耕地保護 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石,甘肅省計劃在2025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30萬畝以上,并推進鹽堿地綜合治理試點,如在瓜州、敦煌等地開展相關工作。同時,積極探索“以種適地”技術路徑,以提升耕地質量。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助于穩定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的產出能力。
單產提升 甘肅省實施“糧油單產提升工程”,推廣玉米 - 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新模式,力爭糧食總產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通過技術創新和種植模式的優化,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二)建立防返貧長效機制
監測幫扶 甘肅省利用大數據構建“一鍵報貧”系統,對易返貧人口進行動態識別。通過提供公益性崗位、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實現對易返貧人口的精準兜底。這一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返貧風險,保障貧困地區人口的基本生活。
產業造血 甘肅省將中央銜接資金的60%以上投向特色產業,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培育了隴南花椒、定西馬鈴薯等特色品牌。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和增收,是實現脫貧人口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根本之策。
四、產業升級與創新
(一)全產業鏈延伸
加工升級 甘肅省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農頭工尾”模式,如臨夏州清真食品產業園、天水花牛蘋果深加工項目等。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品牌賦能 以“甘味”品牌為引領,甘肅省建設長三角、珠三角展銷中心,目標是到2025年銷售額突破350億元,出口額增長20%。品牌建設有助于提升甘肅省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拓展銷售渠道。
(二)科技與裝備支撐
種業振興 甘肅省建設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攻關馬鈴薯、玉米抗旱品種,提升種源自給率。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振興對于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農機推廣 甘肅省推廣北斗導航播種、無人機植保等智能裝備,力爭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65%。智能農機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五、鄉村建設與城鄉融合
(一)人居環境整治
甘肅省實施“5155示范行動”,集中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備的示范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污水治理,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率90%以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內容。
(二)城鄉要素流動
土地改革試點 甘肅省探索承包地“三權分置”、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引導土地經營權向家庭農場集中。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公共服務均等化 甘肅省推動縣域醫療、教育資源共享,建設鄉村養老服務中心,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
六、體制機制創新
(一)農村綜合改革
甘肅省深化供銷社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計劃在2025年新增省級示范社300家。農村綜合改革有助于激發農村市場活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綠色低碳路徑
甘肅省推廣節水農業、有機肥替代化肥,建設河西走廊百萬畝節水灌溉示范區,打造綠色循環農業樣板。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七、前瞻性與實驗意義
(一)分區施策
甘肅省針對河西干旱區、隴中黃土高原等不同生態類型,探索差異化發展模式,為西北旱區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這種分區施策的方法,有助于因地制宜地推動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試點示范
甘肅省在鹽堿地治理、土地延包等方面的試點經驗,可向黃河流域同類區域復制,助力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試點示范的推廣,有助于加快農業改革和發展的進程,提高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八、結論
甘肅省通過“強科技、延鏈條、守底線、促融合”四維發力,正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為藍圖,走出一條具有寒旱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其在戰略定位、底線保障、產業升級、鄉村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對西北乃至全國農業強省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尤其在生態脆弱區產業振興、城鄉融合機制創新等領域提供了實踐范本。未來,可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和創新應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甘肅省農業強省建設取得更大成效,為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