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三國演義》里最經典的臺詞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類似的哲學洞見,在如今的酒業演進史中投射出驚人的鏡像:當消費市場增量充沛時,跑馬圈地式的競爭催生品類裂變與渠道分野;而當酒業步入存量博弈階段,頭部集中效應與生態重構又驅動著價值鏈的深度耦合。所以,我們看到,這兩年,酒企之間的互訪愈發頻繁,“朋友圈”不斷擴大,并在此基礎上,將競合維度提高到防內卷式的行業倡議。
可以說,從封閉對抗到開放共生,這場始于酒企自發的渠道互通、技術共享的“破冰”行動,已演變為全行業協同發展的“戰略共識”。
而這樣變革的背后,不僅折射出行業深層的結構性危機,更暗藏著破解增長魔咒的共生密碼,同時,也折射出中國酒業從野蠻生長到成熟理性的進化軌跡。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中國白酒行業正陷入“零和博弈”的怪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我國酒類產業最新數據顯示,去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1.8%,但行業總營收卻逆勢增長5.3%,利潤增幅達7.76%。這組“剪刀差”數據背后,暴露出行業深層的結構性矛盾——產能過剩與價值空轉并存。
《華夏酒報》記者在走訪調研時發現,在四川、貴州等核心白酒產區,窖池空置率逐年上升的同時,頭部企業仍在加速擴建產能。這種“蒙眼擴張”直接導致價格體系紊亂:名酒不斷提升出廠價,區域酒企的中低端產品卻在直播間里以“9.9元秒殺”的價格廝殺。
不僅如此,隨著價格倒掛問題愈發嚴重,經銷商庫存周轉天數突破800天,渠道拋貨導致飛天茅臺批價一度跌破2100元,一些次高端名酒產品終端價較建議零售價低20%-40%?。這種“價格踩踏”,使行業利潤空間壓縮至近十年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直播電商滲透率從2019年的4.9%飆升至2024年的37.8%,不少傳統經銷商面臨倒閉或轉型?。但新渠道并未帶來增量市場,反而加劇價格體系紊亂——同一產品線上/線下價差最高達45%?。
再加上,消費市場的斷層式演化加劇了行業困境。新生代消費者對白酒的月均消費頻次較70后驟降,而精釀啤酒、低度果酒正以每年15%的增速蠶食傳統白酒市場。更具顛覆性的是,健康消費理念的崛起,正在改寫行業規則。
因此,頭部企業的互訪聯盟絕非表面文章,而是基于產業邏輯的必然選擇。在產能過剩、消費分化的背景下,單打獨斗的“內卷式競爭”恐已觸及天花板。
在這種態勢下,對抗內卷的答案不在更高明的競爭策略,而在能否重構價值創造體系。當企業放下香型門戶之見,共同培育消費市場;當對手變成技術攻關的隊友,合力抬升行業天花板;當文化共創、數字共生、綠色共益成為新共識,這個古老行業才真正找到了穿越周期的密碼。
顯然,競合升維的本質,是從“分蛋糕”的邏輯轉向“做蛋糕”的智慧——畢竟,當星辰大海成為共同方向時,同行者何必在獨木橋上廝殺?
編輯:馬越
校對:閆秀梅
監制:王玉秋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