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在“對等關稅”的陰霾下迎來“黑色星期一”,多國股市開盤大幅下挫,原油期貨、貴金屬、加密貨幣等各類資產紛紛遭受重創。
在此緊急關鍵時刻,李嘉誠基金會于4月7日至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增持長實集團股份,累計斥資約9872.87萬港元,涉及336.2萬股。
在4月7日至9日的3個交易日,李嘉誠基金會的各自平均購入價,分別是29.8141元、29.3062元及28.4556元,分別涉及在市場中買入115萬股、176.2萬股及45萬股長實集團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李嘉誠基金會自2024年12月以來的首次公開增持,也是在長和港口交易風波發生后,李嘉誠首次公開露面。
此次增持后,李嘉誠基金會的持股比率已由48.67%升至48.76%,增加0.09個百分點。而該集團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鉅的總持股,則由原本的48.75%,增至48.84%。
李嘉誠基金會此次增持資金源于其日常財務運作,投資收益將全部用于慈善項目。該基金會自1980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捐贈逾300億港元,重點支持教育、醫療及公益扶貧,其中超過八成項目落地中國內地及香港。
長實集團作為李嘉誠旗下核心上市平臺,2024年業績面臨一定壓力。財報顯示,公司全年股東應占溢利為136.57億港元,同比下降20%;末期股息每股1.35港元,同比減少16.7%。
1657億出售港口引風波
近日,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集團出售海外港口業務的消息卻引發諸多爭議
長和集團在港交所公告,宣布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其中包括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交易金額高達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
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針對這一問題,法新社記者提問:“有報道稱,在長江和記集團同意出售在巴拿馬業務后,中國政府正就該集團出售海外港口對其開展調查。外交部能否證實并提供更多細節?”
毛寧回應稱:“有關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據悉,長和集團計劃向由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43個港口,其中包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的資產。此次突然出售且買家為美國財團,引發各界對國家利益、地緣政治以及供應鏈安全等多方面的擔憂。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3月18日出席行政會議前也對該事件作出回應。李家超表示:“我對這件事有三點看法。第一,社會就事件有很多議論,這反映社會對事件的關切,這些關切值得重視。第二,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我們反對在國際經貿關系中使用脅迫或者施壓的手段。第三,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和規則的要求。特區會依法、依規處理。”
近日,李嘉誠此次交易陷入僵局。巴拿馬政府4月7日發布審計報告,指控長江和記旗下巴拿馬港口公司在續約運河港口特許經營權時存在違規,或導致經營權被收回,為這筆價值228億美元的交易增添新變數。
巴拿馬審計長辦公室報告指出,2021年續簽特許經營權時,巴拿馬港口公司存在多項違規,包括未遵守續約程序、利用免稅分包商規避稅費,以及拖欠政府約23.4億港元款項。巴拿馬審計長弗洛雷斯表示,將對授權續約的官員及長江和記高管提起刑事訴訟,并向海事部門提交審計結果,可能導致特許經營權被撤銷。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4月7日訪問巴拿馬,強調美巴在運河安全上的合作。美國近期通過軍事演習和外交施壓,要求巴拿馬強化對運河的控制,而長江和記的港口交易被美方視為“戰略資產轉移”。巴拿馬政府此舉被視為避免卷入中美博弈的策略,旨在以法律手段收回港口控制權。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3月28日已明確表示,將依法審查長江和記港口交易,保護市場公平競爭與社會公共利益。香港特區政府亦強調,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反對外部勢力對香港企業施壓。
作為買方,貝萊德牽頭的“BlackRock-TiL財團”需通過歐盟、美國等12個司法管轄區的反壟斷審查,且需獲得長江和記特別股東大會批準。目前,交易時間表已延后,最終協議原定于4月2日簽署,但至今仍未達成。
受多重利空影響,長江和記股價自3月21日財報發布以來累計下跌12.3%,市值蒸發逾500億港元。投資者擔憂,若交易失敗,長江和記將面臨約190億美元的現金流缺口,可能影響其債務償還計劃及全球業務布局。
“低買高賣”的生意人
回顧過去十年,李嘉誠所構建的商業帝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以清晰的資產拋售軌跡,完成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戰略轉移。
2013年,堪稱李嘉誠資產出售進程的關鍵轉折點。彼時,中國內地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房地產市場也釋放出潛在調整信號。李嘉誠迅速做出決策,旗下企業旋即開啟大規模減持內地資產的行動。
當年,李嘉誠相繼出手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廣州西城都薈廣場、東方匯金中心,幾筆交易合計套現約181億港元。這一系列動作,宣告著李嘉誠從內地和香港市場戰略撤退的開端。
進入2014年,李嘉誠的拋售力度進一步加大。這一年,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港燈50%股權、長園集團股權、亞洲貨柜碼頭60%股權、屈臣氏20%股權、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重慶大都會、和記港陸71%股權等眾多資產紛紛被擺上出售貨架,全年累計套現約918億港元。
在2015-2016年間,長江和記實業持續發力,繼續出售包括黃埔新天地在內的多個內地地產項目,交易總金額超過400億元。
2017年,李嘉誠再度成為商業地產領域的焦點,以402億港元的高價成功出售香港標志性建筑中環中心,這一交易金額創下當時亞洲商業地產單筆交易的最高紀錄。
2018年,盡管李嘉誠宣布退休,但他所打造的商業帝國在資產出售方面并未停下腳步。自2020年起,李嘉誠家族的資產出售版圖擴展至英國及歐洲其他地區。
2020年11月,長和對外宣布以100億歐元出售歐洲資產,其中涵蓋英國的電信鐵塔業務等。這些舉措旨在優化資產結構,通過回籠資金有效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在此之后,李嘉誠依然延續減持內地和香港房地產項目的策略。2020年,拋售成都南城都匯地塊,成功回籠資金71億人民幣;2021年和2022年,連續拋售上海外灘、靜安區核心商業地產,累計回籠95億人民幣;2023年,出售珠海新城地塊,收獲約30億港元。
到了2024年,李嘉誠更是做出重磅決策,將在北京的最后一個樓盤“御翠園”售出,自此徹底退出北京房地產市場。與此同時,李嘉誠旗下公司連續五次減持郵政銀行股票,累計套現8.2億港元。
2025年3月4日,長江和記實業再度出手,出售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這筆交易的總企業價值高達228億美元,預計將為長和帶來逾190億美元的現金收入。
在資產配置策略上,李嘉誠有著清晰且明確的規劃。一方面,保留香港、深圳鹽田港、浙江寧波港等中國港口核心資產,堅定延續“深耕亞洲”戰略;另一方面,將大量資金投向新能源、創新抗癌藥研發及東南亞基建等高增長賽道。
香港四大家族僅存的“創一代”
今年3月,香港前首富、恒基地產集團創始人李兆基逝世,享年97歲。隨著李兆基的離世,曾經叱咤香港商界的“四大家族”,其第一代創始人僅剩下95歲的李嘉誠仍健在。
香港“四大家族”通常指的是郭得勝家族、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和鄭裕彤家族。他們在上世紀中期在香港從轉口貿易港向工業化城市轉型的進程中完成原始積累。
其中,郭得勝家族以新鴻基地產為核心。1958年,郭得勝聯合馮景禧、李兆基等成立永業公司,涉足地產行業,后改組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
郭得勝憑借其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帶領新鴻基迅速崛起,開發了眾多標志性建筑,如新鴻基中心等,成為香港地產界的領軍企業。另外,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均有投資項目。
李嘉誠家族的商業帝國更是龐大而多元。李嘉誠從塑膠花生意起步,逐步涉足地產、港口、能源、電信等領域。
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是其旗下兩大核心企業。其中,長江實業在房地產開發方面成績斐然,開發了多個大型住宅和商業項目;和記黃埔則在港口運營、零售等領域表現出色,旗下的屈臣氏是全球知名的零售品牌。
李嘉誠的商業布局不僅局限于香港和內地,還延伸至歐洲、北美洲等地,其對英國的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的投資,一度引發廣泛關注。
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兆業同樣在地產領域成就卓著。李兆基1963年參與創立新鴻基,后于1975年成立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他首創“分層銷售+分期付款”模式,降低購房門檻,推動香港樓市平民化。
此外,李兆基還涉足能源、金融等領域,旗下的香港中華煤氣是香港主要的燃氣供應商。
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發展在地產、百貨、酒店等行業均有布局。鄭裕彤從珠寶行業起家,1970年創立新世界發展,后逐漸將業務拓展至房地產領域。
新世界發展在香港開發了多個大型綜合項目,如新世界中心等。旗下的周大福珠寶更是全球知名的珠寶品牌。
如今,郭得勝早在1990年便已去世,鄭裕彤于2016年辭世,加上如今李兆基的離去,四大家族的第一代創業者大多已成為歷史。
目前,四大家族企業已全面進入二代接班階段。李兆基之子李家誠掌管恒基兆業;鄭裕彤長孫鄭志剛引領新世界集團走向年輕化;郭得勝家族借助信托基金實現了股權的平穩交接;李嘉誠家族中,長子李澤鉅接手長江實業,次子李澤楷投身科技投資領域。
作為四大家族第一代創始人中唯一一位經歷香港從殖民時代走向回歸祖國全過程的領導者,李嘉誠的商業決策始終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