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平復帖》是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草隸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難以痊愈的友人的一個信札,因其中有“恐難平復”字樣,故名。它是作者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其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
《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現存年代最早并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皆有參考價值。
創作背景:
《平復帖》誕生于西晉,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轉型時期,無論是哲學、宗教,還是文藝,社會的大變革也影響著書法的“自覺”。所以《平復帖》誕生正是社會變革中文藝自覺意識的產物。而且《平復帖》的另外一層歷史背景就是帖中所說的“寇亂之際”。陸機由吳入洛后,從晉惠帝元康元年起,開始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平復帖》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僅是在文化領域的變革時期,也是朝代更迭、政治混亂、兵禍連年的戰爭時代。
藝術鑒賞:
結體
章草源于解散隸體,赴速急就,所以具有隸書的特征,即有明顯的波磔。到了漢末,這種字形被一些書家創造性地發揮。如衛瓘的草稿之作,大多字勢都取縱勢,陸機《平復帖》受其影響,在字態上明顯取法了這種傾向。
《平復帖》其結體瘦長,書寫簡便、率性,逸筆草草,沒有循規蹈矩。撇捺無波挑,平添了幾分險崛之意。許多字的末筆的收束也是向下牽引,把章草橫展的筆勢變為縱引,字態也因勢而變。如:“子楊”兩字,“子”字“豎鉤”筆畫,省略“鉤”后“豎”似“撇”畫一樣向左下撇出;“楊”字“豎”畫向下拉長,字內兩撇變短,變化為直接向下的線條。這些都是為強化縱向發展的字勢而進行的處理。
《平復帖》字字翩翩自恣,活潑可愛,在字法上主要表現在字勢的多變與字構件的錯落組合。整帖字勢以正為主,間以左右舞動的欹勢,頗有奇趣。如:“失前”兩字,“失”向左傾斜,“前”字向右傾斜,一左一右,動態十足。字的構件位置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左右結構兩部分位置的移動和勢的調整。如:“儀”字,左部“單立人”上移并傾斜,和右部構件的傾斜形成上合下開之勢。“觀”字本身為左右結構,左部構件上移至右部件左上部,進而呈現向左的斜勢,使整個字看起來更像上下結構。
《平復帖》書寫率性、簡捷,致使其字的筆畫更加簡省,但也增添了字的辨識難度?!捌健弊种凶笥覂牲c,省寫為一橫畫?!扒啊弊指雍喖s,似草書“甚”字?!镀綇吞芬沧⒁庾謨鹊奶搶嶊P系,表現在字內的留白處理上。
點畫
《平復帖》點畫形態硬朗,突出了作者書寫時的率性。其筆意有別于草簡。草簡用筆清利,入筆收筆時有露鋒,捺畫用筆停頓后挑鋒。字勢開闊疏朗。而《平復帖》因是麻紙、硬毫禿筆,麻紙不細膩平滑且有斑駁意。
《平復帖》點畫入筆動作極簡,入筆多用中鋒圓頭搭筆,形態似藏鋒,由于是禿筆書寫,入筆處多不見鋒芒。“子”字仔細看不難發現起筆、收筆處都有個小細尖,充分說明了這兩個筆畫的中鋒運筆。也完全證明了入筆時的搭筆方法。
《平復帖》也有一些筆鋒順勢側切的入筆方式,如“屬”“邁”兩字首筆畫的入筆,這種入筆方式只有這兩字。轉折處提按不多,常用絞轉,筆鋒輕輕向外一拓轉過來,動作不大,轉折更重視遒勁、厚重、渾樸的藝術效果。收筆處有隸意,但不出雁尾波挑,而是簡單出鋒沒有過多的提按動作,收筆處戛然而止,如“來”字。
章法
《平復帖》章法上行距、字距都沒有明顯的疏密變化,寓小矛盾于平靜之中。全文共九行,每行三字到十二字不等,上端齊整,下端參差。行距、字距較小,行距略大于字距,字體大小變化也不是太大。這樣緊密式的章法處理,給人一種森森茂密之感,也強化了渾厚之風格。此帖第四行自“來”字以下,“主吾不能盡”五字縮小字形并極力壓縮橫勢,使左右行距產生了稍大的空白。整體看來錯落有致,自然天成。
墨法
《平復帖》之前的章草,大都是碑刻,難以見到墨法變化。而《平復帖》則是書法史上傳世作品中最早的墨跡本,是作者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全文共蘸墨四次,墨色自然、虛實交替、變化豐富、風格質樸,墨色基本是由潤到枯的自然過渡。
后世影響:
《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特殊意義在于——它是第一件流傳有緒的法帖墨跡。由于古代書家如李斯、鐘繇、張芝等,雖是流傳有緒的人物,但無可靠的墨跡流傳。而石刻作品,因是翻版,加之刻手的原因、風化剝蝕等,與墨跡多半相去較遠;再者,此前墨跡雖有不少,但書家皆不署名,無法考證。因此愈顯《平復帖》在書法史上的意義重大。
《平復帖》對研究文字和書法演變等方面都有極高參考價值。從當年的“章草”到“今草”過渡過程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字與字之間的連帶,而連帶的關鍵就是要把章草書的橫展筆勢變為“縱引”,“縱引”的筆勢符合右手握筆寫字的習慣,適合流便簡率的書寫,具有潛在的發展優勢,是草書發展的方向?!镀綇吞飞铣袧h簡,下啟今草,屬于“章草”向“今草”過渡時期的產物,填補了于“章草”向“今草”過渡的歷史空白,起到了改變章草的取勢而向今草邁進的歷史價值。
2022年,入選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角色原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