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2777期 延退專題】
有老師問,新養老金計算辦法下,教師職稱還有作用嗎?如何體現出來?
老養老金發放辦法,是以教師退休前一個月工資的一定比例如90%發放,教師職稱不同,工資高低不同,副高七級假若每月8000元,退休后養老金就是7200元;中級十級假若是7000元,退休后養老金就是6300元。此種情況下,教師只要退休前一個月評聘上副高,退休后養老金就和評聘副高10年、20年的沒有任何差別。
新養老金計算辦法,教師退休后待遇由4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省或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省或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1.3%。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職業年金=退休時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單從計算公式來看,養老金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儲額相關,看不出與教師職稱有什么直接關系。
但個人繳費指數和養老金繳納,是按工資額度的一定百分比,比如8%、4%等發放,這也就是說,工資高低決定了繳費及指數的高低,而就教師而言,工資高低主要由2個因素決定,一是職稱決定的崗位工資,二是年限決定的薪級工資。
只剩下了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
年限人人都有,大家都一樣,你一年我也一年;但職稱不一樣,職稱是評,同年上崗,甲6年后就可能評聘上中級職稱,11年就可能評聘上副高;乙11年才評聘上中級、26年才評聘上副高,這樣工資就有了差別。
假若養老保險金每月初級職稱每月扣400,中級職稱扣500,副高扣700,
這樣,甲和乙從第6年就有了差別,到第11年,個人賬戶養老金甲就比乙多6000元,到第26年,副高又高36000元,總額就差42000元。
職業年金是個人交4%,單位補8%,總數是12%,兩人會差63000元。
最為關鍵的是兩個人的繳費指數從第6年起不一樣了,一般情況下,初級職稱一般小于1,中級職稱一般略高1,副高則明顯就高了,一般會在1.4以上,最后算出來的平均繳費指數,甲要高于乙3個百分點以上,這樣計算出來基礎養老金差別就很大了。
假若兩人都是60歲退休,教齡都是40年退休,退休年度職工平均工資7678元,則:
基礎養老金=7678×0.3÷2×40×1%=460.69(元)
這其實是最保守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42000÷139=302.15(元)
職業年金=63000÷139=453.23(元)
對于2014年以后上崗的教師來說,過渡性養老金就沒有了。這樣,三項差額是460.69+302.15+453.23=1216.07(元)
不難看出,新養老金計算辦法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在這里體現的是淋漓盡致。對教師來說,就是職稱晉得越早越好,越高越好!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