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豁免了中國產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關稅!但你以為這是特朗普服軟了?錯了!他們正在發動一場更隱蔽的科技戰爭!
首先,就這件事本身來說,豁免關稅本質上是承認“脫鉤”失敗,被迫接受中國在制造領域的主導地位。
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的依賴已深入骨髓。中國占據全球筆記本電腦70%的產能、智能手機60%的組裝份額,且在半導體封裝、顯示模組等關鍵環節擁有不可替代性。
特朗普不是曾幻想著通過關稅倒逼產業鏈“回流”么?但現實是,美國本土制造業已空心化了,重建完整供應鏈,至少需要10年和數萬億美元投資,這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回流”。
特朗普只是瘋但不傻,既然短期內搞不定這些電子產品的制造,那么,增加關稅只會徒增美國經濟陷入“自殺式循環”。
比如,高關稅導致他們必須要進口的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信心指數也跌至歷史低位,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1.2%,經濟衰退風險驟增。所以,豁免關稅有助于緩解通脹壓力,也能穩定蘋果等美國科技企業盈利。
更何況,特朗普的“對等關稅”針對的可是全球,目前引發全球反彈。此刻豁免中國手機等產品關稅,可暫時緩和與這種“四面楚歌”的危機。
而且,看上去這是特朗普認輸了,但其實也不算“認慫”。此次豁免并非全面妥協,豁免的是手機、電腦等低附加值電子產品,其中部分半導體產品被納入豁免范圍,但存在明顯的 “技術分層”。
例如,英偉達 H20 芯片對華出口解禁,但性能被限制在H100 的15%!這個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是美國“選擇性脫鉤”的戰略 ——維持他們亟需的消費電子供應鏈穩定,但還要繼續封鎖中國關鍵技術發展。比如AI、量子計算與6G技術等。
所以,特朗普豁免中國手機等產品關稅,本質上是在經濟現實與政治壓力下的戰略收縮,而非“認慫”!
只不過,這事也暴露了美國“脫鉤”戰略的失敗。當然,這或許也標志著中美博弈會進入“有限對抗、局部合作”的新階段。
但我們還是不能放松,需繼續鞏固產業鏈優勢,加快技術自主創新,同時通過多邊合作來真正瓦解美國的技術霸權。大伙覺得對嗎?歡迎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