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軍迷特喜歡俄羅斯的3М87卡什坦彈炮系統,認為這套武器系統具有俄國人的暴力美學特質,造型巨酷,如果以武器外形來衡量作戰性能,卡什坦是中國海軍最需要的。每當提起艦載近防系統,人們也總是要提起俄羅斯的卡什坦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它是俄羅斯海軍在21世紀的標準艦用近程防空系統,近十幾年來廣泛安裝于涅佐夫號航母,22350、11356、和20380導彈護衛艦上面。該系統采用雙聯的多管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共架。
中國海軍目前擁有4套卡什坦武器系統,安裝于2006年從俄羅斯引進2艘956ЭМ改進型現代級導彈驅逐艦,138泰州艦和139寧波艦。不過,中國海軍引進現代級驅逐艦以后,并沒有瞧得上卡什坦,也未就此仿制,從沒再次進口,當138泰州艦和139寧波艦進行升級改裝時,上面的卡什坦系統很可能被拆除扔進垃圾箱。
卡什坦武器系統采用彈炮結合,2門30毫米艦炮與8枚SA-N-11導彈共架安置,使用同一火控信息,和回旋俯仰同步。彈炮一體化的設計大大提高了武器系統擊毀來襲目標的概率,將防空導彈和速射炮在不同距離攔截來襲導彈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中國海軍認為卡什坦的性能比較低下。首先是電子設備較落后,火控反應時間長達6.5秒,整個系統耗電量巨大,而且重達18噸,只能安裝在5000噸以上的大型軍艦上。卡什坦系統采用雙臂式的外側布置機炮,盡管射速高達每分鐘近萬發,但由于雙聯艦炮在齊射時的天然不一致,炮管之間相互震動和干擾,使得射擊精度急劇下降。
卡什坦的兩門6管30毫米機炮型號為AO-18K,初速只有890米/秒,彈道彎曲,30x165mm的彈藥只有普通殺傷爆破彈和穿甲燃燒彈。機炮屬于內能源型自動機,靠火藥燃氣驅動炮管旋轉,炮管在射擊十幾發以后才能穩定旋轉,初始射擊和穩定射擊時的彈道都不一致。上述原因導致卡什坦的火炮精度較低,難以有效攔截反艦導彈,不得已,在炮架上另外增加了8枚近程防空導彈,屬于畫蛇添足的設計。
圖:俄羅斯的新一代卡什坦——海鎧甲系統,移植了陸基的鎧甲防空系統技術,造型更加拉風,性能也就那么回事。
經過認真對比,中國海軍還是更喜歡外能源驅動的大威力高射速機關炮,1985年開始研制的730型7管30毫米近防炮,借鑒了美國GAU-8/A型30毫米機關炮的優秀性能,彈道平直,射擊精準,能夠攔截2馬赫以下的反艦導彈,是21世紀初國際上最好的小口徑近防炮。
為了攔截速度更高的超音速導彈,中國還在730炮基礎上研制了11管30毫米的1130炮,射速超過1萬發。730炮和1130炮自服役以來,發展出了兩大系列十幾個型號,先后生產近百套,還出口多個國家,是繼美國密集武器系統以外,在新世紀裝備數量最多的艦載近防武器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