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藥品征收關稅,稱美國依賴進口且藥價遠高于產藥國。他認為關稅將促使制藥企業在美建廠。消息引發市場震蕩,4月9日生物醫藥股集體大跌,其中,藥明康德、藥明合聯跌7.6%,君實生物、藥明生物、復宏漢霖跌超6%,金斯瑞生物科技、泰格醫藥皆下挫。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美國加征藥品關稅政策解析
Guide View
特朗普堅信,一旦實施藥品關稅政策,鑒于美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制藥公司將會被吸引至美國開設工廠。他還特別點名禮來、強生、輝瑞等主要制藥商,強調這些企業應當在美國為美國患者生產更多藥品,以此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同時增加美國的稅收收入。
事實上,許多品牌藥物的部分生產環節分布在歐洲,愛爾蘭較低的企業稅率使其成為重磅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要生產中心 ,如禮來的減肥注射劑 Zepbound、默克的癌癥免疫療法 Keytruda 部分生產就在此地,美國制藥公司也常因愛爾蘭低稅率在此注冊知識產權。
歐洲制藥公司于 4 月 8 日與歐洲委員會主席會議上警告,美國關稅將加速行業從歐洲向美國轉移趨勢。制藥行業貿易游說組織 EFPIA 呼吁歐盟主席推動行動緩解 “外流風險”。
自特朗普上任,多家制藥商已宣布增加美生產投資,諾和諾德等也表示將加大在美國的藥品生產。
圖源:諾和諾德官網
此前,英國巴克萊銀行報告指出,美國 “關稅戰” 下一階段焦點將集中在半導體和藥品領域。特朗普也曾明確表示,制藥行業是他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對藥品加征關稅的目標是將藥品制造業帶回美國。
然而,歐洲媒體分析,雖然政策旨在支持美國國內產業、創造就業、減少對外國供應鏈依賴,但其對制藥行業的實際影響可能更為復雜。關稅不僅難以使美國藥品生產受益,反而可能導致藥品價格上漲,給美歐制藥公司帶來負面后果。而且,關稅能否促使制造商增加美國藥品產量存疑,即便有效果,產量增加至少也需數年時間。
若美國征稅,歐盟很可能反制,其委員會正考慮相關措施,或大幅提升美國大型制藥公司出口成本,同時,歐洲醫療成本增加,或促使歐盟買家轉向國內或第三方仿制藥。近期,歐盟委員會提出《關鍵藥物法案》立法提案,旨在激勵供應鏈多樣化,增強歐盟藥品供應韌性。
貿易組織美國藥物研究與制造商協會表示,在美國建設新生產設施耗資巨大,需 5 到 10 年運營,這成為反對立即征稅的論據之一。部分公司已通過空運從歐洲向美國運送更多藥品進行儲備。
特朗普何時宣布藥品關稅尚未明確,雖其表示將 “很快” 宣布,但據Reuters報道,美國已將制藥業列入名單,可能根據《1962 年美國貿易法》第 232 條接受調查,商務部牽頭的調查需在宣布結果后 270 天內完成。截至發稿,特朗普尚未提及第 232 條款。
美國藥品關稅政策走向及其對全球醫藥行業的后續影響,無疑將持續牽動各方神經。
藥品加收進出口關稅,從美國進口的原料藥即將漲價!
Guide View
數據顯示,美國市場約90%的活性藥物成分(API)依賴進口,其中60%來源于中國。短期內,原料藥出口企業或將面臨稅負壓力,但從長期看,此舉可能顯著推高美國醫藥研發與制造成本。
4 月 2 日,美國政府公布藥品進出口關稅政策。在豁免清單中,大部分藥品制劑、維生素、抗生素等原料藥得以豁免:藥品制劑里,除胰島素、抗瘧疾藥等 4 類特定藥品外,常見治療性藥物維持 20% 原稅率;原料藥方面,維生素等 “剛需” 原料不在加稅之列,但布洛芬、芬太尼前體等品種需承擔 54% 的高關稅;植物提取物中,蕓香苷等三類產品稅率穩定在 21% - 48% 。藥品和核心原料藥暫不受影響。
美國醫藥行業面臨著復雜的局面。其醫藥制造能力雖在創新藥領域全球領先,但產業高度分散于全球,仿制藥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大部分依賴進口。布洛芬、氫化可的松等常用仿制藥基本都從中國進口,甚至全球最大仿制藥生產國印度超七成原料藥也來自中國。
美國衛生系統藥劑師協會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底,美國有 40 種抗生素存在短缺,包括阿莫西林、比西林等常用藥物。
一旦供應鏈出現問題,美國就可能面臨嚴重的缺藥危機。
美國衛生系統藥劑師協會副總裁湯姆?克勞斯指出,仿制藥售價低廉,提高這些藥物成分的成本“可能會使在美國銷售這種藥物不再有利可圖”。
對于品牌藥,情況有所不同。這類受專利保護、無廉價仿制藥競爭的藥物,受歐洲關稅沖擊可能更為嚴重,因為愛爾蘭等擁有優惠稅收環境且藥品產量巨大的國家,其生產的品牌藥易受影響。
圖源:Reuters
而成本轉嫁面臨重重困難,輝瑞測算顯示,將胰島素生產線遷回美國需承擔 4.8 億美元改造成本,默克上海工廠 40% 產能回流將致成本激增 23%。
美國本土重建原料藥供應鏈幾乎不可能,如阿司匹林核心原料水楊酸 92% 由中國供應,本土復產需耗時 8 年,95% 的布洛芬、87% 的氫化可的松等關鍵品種短期內無法替代。
盡管關稅提高成本,但美國難以切斷與中國供應商的聯系,因為缺乏替代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原料藥情報局的報道,受專利保護,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一些原料藥即將漲價,包括輝瑞的甲潑尼龍、阿奇霉素、阿托伐他汀鈣等,禮來的人胰島素、賴脯胰島素;勃林格殷格翰的奈韋拉平,雅培的克拉霉素等;阿斯利康的環硅酸鋯鈉等。
還有人認為在此背景下中藥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此前,部分仿制藥 CRO 因批文問題轉型中藥CRO,但由于中藥與化藥商業邏輯差異大,轉型之路并不順利,中藥市場空間也未達預期。
CXO 企業的承壓與破局之路
Guide View
外部沖擊下的業績承壓
2024 年,全球生物醫藥行業在復雜國際形勢下艱難跋涉。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持續發酵,關稅政策頻繁調整,讓處于投資寒潮中的 CXO 企業舉步維艱。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 A 股前五名 CXO 企業中,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凱萊英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九洲藥業 4 月 10 日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 51.61 億元,同比下降 6.57%;歸母凈利潤 6.06 億元,同比下降 41.34%。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復雜、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公司業務拓展壓力巨大。盡管管理層積極執行戰略規劃、深化合作關系,但 CDMO 業務受市場需求波動和客戶項目延遲交付影響,收入與利潤承壓。
圖源:九洲藥業官網
此外,九洲藥業 2024 年積極推進多肽產能擴充,投資 1.45 億元啟動二期建設并擴建 OEB5 級高活車間,然而產能建設投入與項目交付延遲,也對現金流和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在此特別提一下多肽合成試劑細分龍頭昊帆生物。同在4月10日,昊帆生物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營業收入為4.52億元,同比增長16.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4億元,同比增長35.44%。
金斯瑞生物科技 2024 年營收 42.73 億元,同比增長 6.07%,歸母凈利潤更是飆升至 213 億元,同比漲幅達 3202%,扭轉了近五年持續虧損的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傳奇生物業務帶來的一次性收益后,金斯瑞 2024 年持續經營業務仍虧損約 1.74 億美元。
圖源:金斯瑞生物科技官網
金斯瑞成功孵化出百斯杰、蓬勃生物兩個潛力業務子公司,并搭建起生命科學服務及產品平臺。其中,蓬勃生物 2023 年 1 月完成 2.24 億美元 C 輪融資,后續上市情況有待觀察。
受關稅消息影響,金斯瑞生物科技股價在 4 月 9 日也出現下跌。
積極布局中的破局探索
盡管外部環境嚴峻,CXO 企業并未坐以待斃,紛紛通過積極布局尋求破局之道。
此前,藥明康德作為行業 “老大哥”,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預計 2025 年重回雙位數增長,為資本市場注入信心,也暗示行業有望 “脫困”。在產能建設上,藥明康德加速推進全球多地產能建設,持續投入瑞士庫威基地使 2024 年口服制劑產能翻倍,推進美國米德爾頓基地建設計劃于 2026 年底投入運營,2024 年 5 月新加坡研發及生產基地也正式開工建設 ,一期計劃于 2027 年投入運營。
其他企業同樣動作頻頻。凱萊英接手輝瑞位于英國的前工廠,完成首個歐洲研發生產基地布局,提升 CDMO 業務的全球供應能力;九洲藥業計劃以自有資金 950 萬美元在德國投資設立孫公司,從事創新藥 CRO 服務,縮短海外客戶服務半徑,獲取更多客戶資源與訂單,并為國內導流 CDMO 業務。
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出臺,再度重創依賴美系制藥訂單的CXO企業,令其承壓前行。4月7日,博騰股份、金凱生物、睿智醫藥、陽光諾和等均現20CM跌停,藥明康德、凱萊英、昭衍新藥A股跌停。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下美國關稅重壓下,優化供應鏈布局成為規避海外市場風險的關鍵。對于已在美國開展臨床管線的企業,可通過合資、并購或自建產能實現本地化生產;同時,企業還應考慮分散供應鏈,在東南亞、東歐等低成本地區布局,減少對單一區域的依賴,降低突發風險。
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CXO 企業正通過調整戰略、加速出海,努力探尋破局之道。
CXO 企業集體回應美國關稅政策影響
Guide View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多家 CXO 企業近期紛紛回應,展現出不同應對策略與發展態勢。
博濟醫藥明確表示,其海外業務占比不足 1%,美國本次關稅政策對公司經營影響微乎其微。盡管 4 月 7 日收盤股價大跌 19.47%,但從業務基本面來看,關稅沖擊有限。
皓元醫藥則憑借全球多區域布局的優勢,因美國單一市場營收占比較低,在關稅政策波動中也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翰宇藥業對美國出口 GLP-1 利拉魯肽注射劑和原料藥,其現有業務合同已簽訂,履約穩定,在售藥品利潤受關稅影響有限。且出口美國的 GLP-1 利拉魯肽注射劑屬于 FDA 短缺藥品目錄產品,替代性弱。公司采用 “前端出貨價 + 后端毛利分成” 的授權模式,能靈活應對關稅變化。
其2024 年三季報顯示,海外營收貢獻占合并報表約 50%,通過全球化布局,在東南亞、歐洲、南美等新興市場開疆拓土,有效分散單一市場風險。目前美國尚未將藥品列入加稅清單,翰宇藥業將持續關注國際局勢,動態調整策略。
藥明康德坦言關稅影響存在,但程度尚不明朗。公司近年來不斷優化采購供應鏈體系,強化精細化管理與運營,以提升效率應對不確定性。同時緊抓客戶賦能需求的確定性,降低關稅沖擊。目前維持全年指引,并將密切關注政策進展。
為維護投資者利益,藥明康德于 4 月 8 日晚間宣布 2025 年度第二輪股份回購計劃,擬用 10 億元資金回購 A 股股份并注銷,此前 3 月 17 日已有一次 10 億元回購計劃,此舉既是穩定股價的短期舉措,也是綁定公司長期價值的戰略布局。
圖源:藥明康德官網
凱萊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披露,根據供貨協議,公司出口產品到岸關稅由客戶承擔。其所處的醫藥產業供應鏈專業化分工成熟,與美國制藥公司合作多按客戶全球供應鏈安排多地區交貨,印證創新藥產業鏈全球專業化分工趨勢。目前公司經營平穩,將持續觀察和評估關稅政策影響。
參考來源:
[1]公司官網/網絡新聞
[2]鈦媒體
[3]新康界
[4]V觀財報
[5]子彈財經
[6]每日經濟新聞
[7]澎湃新聞
[8]原料藥情報局
[9]健識局
制作策劃
策劃:Whale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Whale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