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藥材,大家通常會想到各種植物的根莖、葉、果實,或者蟾蜍、蛇、壁虎等脊椎動物,即便想到無脊椎動物,也是蚯蚓、蜈蚣、水蛭等,鮮有人會關注到昆蟲,尤其是水生昆蟲。“爬沙蟲”就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水生昆蟲類中藥材,它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能治療小兒夜尿、老人尿頻等疾病,同時具有多種滋補效果,“蟲參”“土人參”“水中人參”“動物人參”的美譽。
廣義上講,爬沙蟲是廣翅目齒蛉科昆蟲幼蟲的俗稱。廣翅目齒蛉科昆蟲成蟲因為體形和翅膀非常像蜻蜓,長長的牙齒又非常像蛇牙,所以也被稱為“蛇蜻蜓”。其實,齒蛉科的很多幼蟲都能食用,但由于個體小、重量輕,人們食用時還是傾向選擇個頭較大的巨齒蛉屬幼蟲。齒蛉科種類多,體形差異較大,其中巨齒蛉屬的老熟幼蟲體長可以超過10厘米。因此市面上常見的爬沙蟲以巨齒蛉屬幼蟲為主,也偶有一些大型的齒蛉屬幼蟲。
齒蛉成蟲(供圖:楊紅珍)
齒蛉科幼蟲會在水中生活好幾年,躲藏在流速較快的石塊底部,又喜歡在沙中爬行,因此得名“爬沙蟲”。爬沙蟲體形修長,前口有一對大夾子,腹部兩邊有很多類似“腳”的須,這是它們的呼吸鰓;腹面兩側的白色絨毛狀物被稱為毛簇,也可輔助呼吸。
因為這樣的外部形態,所以它們又有“夾夾蟲”“水蜈蚣”的俗名。爬沙蟲為肉食性,性情兇猛,不僅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當食物不足或生存空間受擠壓時,同類幼蟲之間還會出現打斗搶食甚至自相殘殺的情況。爬沙蟲的口器具有發達的鐮刀狀上顎和直桿狀下顎,前足前端有鋒利彎曲的爪。發現獵物后,它們會突然轉頭,用大顎將其夾住;如果獵物體形較大或者劇烈掙扎,它們就會用前足輔助制服、進食。通常,取食一只搖蚊幼蟲,爬沙蟲只需用時30秒。(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5.4B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