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 暖心!北京大風中有這樣一群逆行者
這個周末
北京迎來了一場歷史罕見的大風
大風過境
當市民“非必要不出門”居家“躲風”
有一群人卻逆風而行
在“風口”筑起一道道溫暖的屏障
為獨居老人送餐上門
跟險情賽跑“護綠”
出手解決“斷路”危機
逆風“跑腿”尋人……
應對大風的動人故事接續上演
01
“臨時家長”“臨時兒女”主動上門
陪孩子們玩游戲,畫“打敗大風怪”的涂鴉,仔細檢查家中水電氣情況……4月12日,順義裕龍花園五區居委會副主任李雪滿心牽掛著社區里剛上一年級的孫悅淇姐妹。當天,家中只有姥姥一人獨自照顧姐妹倆。于是,李雪便成為她們的“臨時家長”,上門守護這一老二小。
“孩子的父母從事消防救援和社區工作,連續在崗值守。”李雪說,“他們堅守一線,我們在后方,理應力所能及地為他們分擔一些。”
在順義馬坡花園第二社區,當天早上8點,雙豐街道馬坡花園第二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岳佳帶著熱騰騰的早餐和新鮮蔬菜敲響了80歲獨居老人袁阿姨的家門。
岳佳和兩名社區工作者在老人家中仔細檢查了窗戶密封條,還用膠帶加固。“袁阿姨,今天千萬別出門,有啥需要就找我們。中午要是有需要,我們給您送飯來。”岳佳邊說邊為老人把蔬菜裝進冰箱。
“我們社區提前摸排了25位獨居老人。大風天氣,我們一早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采購了果蔬和生活必需品,為他們送上門。”岳佳說。
在北京的不少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志愿者、物業工作人員等組成服務隊,送菜、送飯、送藥上門,保障高齡和獨居老人的正常生活。
02
跟險情賽跑,撐起“防風屏障”
4月12日10時,房山區工作人員巡查時發現,焦莊工業區廠房的彩鋼頂被風吹翻,造成雙向道路阻斷。發現險情后,房山區在雙向封閉道路、安排專人看守的同時,抓緊時間處置現場、消除隱患,共計出動搶險人員30人、機械設備18臺套。
“朝陽北路與常新路交叉口發生樹木倒伏。”4月11日9時,朝陽區應急指揮中心電話響起,值守一整夜的工作人員李振山迅速抓起聽筒,對方語氣急促。放下電話,李振山立刻調取現場監控,發現一棵粗壯的樹枝橫臥在路中央,連帶扯倒了一根電線桿。隨后,他將一條派件信息同步發送給綠化、交通、城管及屬地街鄉。約30分鐘后,險情處置完畢,交通恢復正常。
大風過境,樹木倒伏、折枝的現象頻發。以海淀區馬連洼街道為例,半天就處置了12處樹木倒伏險情和120余處折枝。“我們組建了100多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分6個片區駐扎,確保發生問題10分鐘到場。”馬連洼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馬國瑞介紹說。
“單車已歸集回庫。”在朝陽區城市管理委交通科工作人員趙文超負責的“朝陽區共享單車群”里,自4月10日下午開始,消息就一直響不停。4月11日早晨7點,趙文超叫上共享單車的片區負責人,在街面巡查共享單車集中停放點的位置。當天,各個共享單車企業均采取回收倉庫、就近集中存放、繩索捆綁加固等方式,實現減量投放。
03
逆風“跑腿”尋人,出手“斷路”危機
4月12日上午10時,延慶珍珠泉鄉下花樓村因大風天氣導致部分村民通信中斷。遠在延慶城區的石先生心急如焚,他的父母居住在下花樓村,早上開始,老人的電話就一直無法接通。情急之下,他想起當天有一份順豐快遞即將配送,便試著撥通了快遞員梅陳晨的電話。
“您別急,我一定把老人找到。”梅陳晨接到電話后,立即答應幫忙。盡管是第一次進村送貨,對道路不熟悉,但他沒有絲毫猶豫,頂著大風開車行駛在盤旋的山路上。
下花樓村道路曲折,大風過后樹枝散落,梅陳晨一路小心駕駛,終于來到村里。但村里的房子外觀都差不多,他只能挨家挨戶敲門打聽,幾經周折,終于在村民指引下找到了王阿姨的家。
見到老人安然無恙,梅陳晨松了口氣,把快遞交給了他們,還細心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并幫忙檢查了房屋情況。王阿姨連連道謝:“小伙子真熱心,辛苦你了。”
13時6分,石先生接到了梅陳晨的電話,得知兩位老人平安,心里懸著的大石頭終于放下了。“太謝謝了,如果沒有你,我們可能真得頂著大風回去一趟了。”梅陳晨笑著說:“順手的事,老人家平安就好。”
暖心故事持續在北京的街巷上演。
4月12日12點,懷柔區泉河街道濱湖南街,路邊一棵粗壯的松樹被吹倒,橫在馬路中央,過往的車輛瞬間被堵住。
29歲的外賣配送員崔景凱騎著電動車正好路過此處,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停下車,與一名居民一起抱住樹干使勁往路邊搬。3分鐘后,道路恢復通暢。崔景凱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立即騎上電動車繼續送單。
04
“雙向奔赴”的城市溫度
當逆行者逆風而行守護城市
城市也在用溫度回饋溫暖
4月11日晚上起
不少商場、園區、寫字樓
向市民開放了地下車庫
發布大風橙色預警信號后
各區第一時間“喊話”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在驛站內開設“避風休息區”
提供熱水、充電設備、應急藥品
暖風設施等基礎保障
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
一些餐飲品牌還
免費為外賣員提供早餐
不少酒店、商場都掛出了
“風再大,門都為您開著”的招牌
為市民和“小哥”們”
提供歇腳避險的空間
(圖文綜合工人日報客戶端,北京日報,“懷柔社會工作”“朝陽社會工作”“北京順義”“北京延慶”“北京氣象”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