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徐超 通訊員 王麗/文圖
春日送教,筑夢共研。4月10日,鄭州市高新區蓮花街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馬利瑩在鄭州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部教研和智慧教育發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朱曉靜老師的指導下,為西湖小學三年級學生打造了一堂充滿童趣的心理成長課——《學會贊美》。
課堂以森林童話為脈絡,通過“故事浸潤——技巧建構——情感遷移”三階設計,讓44名學生在角色扮演與沉浸互動中,悄然種下人際交往的溫暖種子。
童話敘事:小猴子的“贊美啟示錄”
隨著森林運動會的故事開場,學生們瞬間被卷入情境。當視頻中考拉酸溜溜地說“不就是爬樹冠軍嘛”,孩子們眉頭緊蹙,馬老師順勢拋出思辨話題:“如果贊美是魔法,怎樣的咒語才能點亮笑容?”
在“贊美實驗室”環節,三段動物祝賀的對比音頻成為教學密鑰。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提煉出“贊美三棱鏡”法則——內容具體、態度真誠、善用肢體語言。當老師用“內容具象化”“笑容要開花”“拇指豎起來”等童趣口訣總結學生的發言時,教室響起恍然大悟的感嘆聲。
具身學習:從森林到教室的贊美實踐
課程高潮在“贊美大師”環節引爆。學生們頭戴動物發卡,化身長頸鹿、考拉展開情景劇:“我最喜歡你努力的樣子”、“你不斷向上爬的身影太帥了”……原本拘謹的“長頸鹿”扮演者,在同學們引導下突破羞怯,熱情擁抱了“小猴子”。
遷移到現實生活,馬老師發放班級夸夸卡,引導學生為同學寫具體的贊美。學生們寫下自己的心里話,教師隨機抽取卡片朗讀,被夸贊者耳尖泛紅卻嘴角上揚的模樣,讓觀摩席教師感嘆:“具象化贊美果然是人際交往的粘合劑。”
專業賦能:從課堂到生活的情感聯結
“這堂課實現了認知沖突的‘解凍’到情感表達的‘沸騰’。”朱曉靜老師在課后研討中指出,課程通過“童話隱喻—方法具象—課堂和生活投射”的三維設計,破解了中低學段學生表達力不足的難題。西湖小學教學主任特別點贊馬老師對學生們的溫柔引導,耐心傾聽,讓學生們從開始的拘謹到主動用語言動作表達欣賞,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專業心理課程的魔力。
此次送課活動,是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會在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部教研和智慧教育發展中心的引領下,繼續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合作,探索更普適化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為高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