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湯司令作為一把手親自參會,充分彰顯了李渡酒業對品質的尊崇以及對消費者的敬重。”江南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國寶李渡技術研究院院長徐巖在現場給出這樣的評價。
4月12日,國寶李渡技術研究院內,討論正酣。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研究員范文來,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杜麗平,邵陽學院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余有貴,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研究員任聰,以及江西省食品工業協會黨支部書記郝其剛,江西省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陳叔然,江西省酒業協會秘書長萬兆寶,江西省白酒專家組組長、五屆白酒國家評委周筱春,南昌市檢驗檢測中心主任姜偉博士等20余位行業權威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了一場“科學對話”。
這場作為國寶李渡技術研究院2025年首次工作研討會的“科學對話”,以“解析風味密碼 打造國寶品質”為主題,從微生物、風味成分、工藝、原糧等多個角度,深入探究李渡酒標志性“一口四香”風味的形成機理,探尋中國白酒品質提升的科技路徑。
1
1
“微觀白酒”的先行者,
在古窖活態中筑牢品質基因
長期以來,業內普遍秉持白酒是“人神共釀”的觀點,這里的“神”指的便是肉眼難以察覺的微生物,人與自然協同合作,成就高品質美酒。
作為行業老窖池微生物科研的先行者與受益者,2002年,李渡酒業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國寶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并檢測出167個OTU(遠古時代的古菌群落)。這些存活于窖池中的珍稀菌種,支撐起李渡酒沾唇米香、濃頭、醬尾、清中間的“一口四香”獨特酒體風格,奠定了國寶李渡高端光瓶酒開創者的地位。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唯一完整保留元代窖池群的企業,白酒特邀國家評委、珍酒李渡集團副總裁、李渡酒業總經理湯向陽強調,企業發展要在傳承中創新,依賴技術與年輕力量,一絲不茍釀美酒。同時,借助科技推動品質革命、革新消費者表達形式及沉浸式體驗,持續精進品質。
“李渡對品質的堅守,是中國白酒行業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碼。”談及國寶李渡“生、選、藏、渡”品質密碼下細化微生物研究的挑戰性與行業意義,徐巖指出,國寶李渡“一口四香”本身就是一項創新,國寶李渡技術研究院對其風味形成機理與品質理論的認知,不僅對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白酒的工藝總結也極具價值。
李渡對品質的堅守,源于對“古窖活態”的深刻理解。在過去二十余載,從遺址發現,到初步論證古微生物復雜協同作用與高品質酒體風味的關聯、推出李渡高粱1955、1308等大單品,再到分離、復壯、擴培167個OTU,建設國寶李渡酒莊并投糧釀酒,2021年9月落地國寶李渡技術研究院,李渡酒業持續通過微生物研究提升酒體風味。
1
2
科技創新,
解碼“一口四香”風味密碼
在香型同質化嚴重的當下,李渡憑借“一口四香”構建起差異化認知,其背后是古窖文化與現代風味科學的深度融合。在技術研究院的報告環節,高校專家團隊用數據與實驗,為“一口四香”勾勒出清晰的分子與微生物圖譜。
江南大學范文來團隊研究顯示,李渡酒中已鑒定出151種香氣活性物質,含量在白酒行業位居第二,其中2-糠基乙基醚等成分在醬香以外的白酒中首次發現。
“我們采用‘絕對定量’技術,通過GC - MS(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設備精確測定每種物質的含量,這顛覆了傳統相對定量的模糊性。”范文來指出,各種物質協同作用,正是“一口四香”的科學內涵。
微生物研究則揭示了更為復雜的生態密碼。任聰團隊發現,制曲過程中植物乳桿菌與高溫放線菌呈現“先增后減”的動態演替代謝特征。任聰表示,基于對這一特征的掌握,團隊得以對微生物群落進行精準調控,使李渡酒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實現了品質穩定性的重大提升。
邵陽學院余有貴團隊的米曲霉強化大曲研究,展現出科技對風味邊界的突破:通過接種從李渡大曲中分離的米曲霉,產出的酒醬香類化合物明顯提升。余有貴表示,這是一種強化風格的有效方法,未來可通過工藝優化,在不改變主體風味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李渡酒的差異化風格。
在行業存量競爭中,更需對影響品質的每一個環節精雕細琢。在珍酒李渡集團強調深入探索原料對品質影響的引領下,李渡酒業開展了不同品種大米的釀酒原料對酒質影響探索研究。
在原料端,白酒國家評委、珍酒李渡集團質量管理部總監姚鵬指出,近年來公司細化研究稻米品種,通過訂單種植單一品種專用大米,從種子到使用的“原糧標準化”的建立,解決了傳統“百家釀”風味波動的問題,提升了酒體純凈度。
基酒感官實驗環節,李渡邀請參會專家對李渡基酒進行品鑒。江西省白酒專家組組長、五屆白酒國家評委周筱春認為,“2024年基酒曲香感突出、有烘焙香,入口爆米花的香氣噴放、香味四溢、芳香持久、甜凈。隨著原料和工藝優化,李渡展現出品質升級的趨勢。”
對微生物菌群進行科學化系統探索與分析,把控原料源頭和工藝細節,是李渡酒業實現基酒品質逐年提升的核心驅動力,也推動了中國白酒從經驗釀造向數據釀造的新跨越。
1
3
破解品質密碼,
國寶李渡更新好酒表達
在酒說看來,李渡酒業下如此大力氣與高校科研團隊合作,聚焦“古菌群”“一口四香”風味研究,這是對品質更極致的追求,同時也是李渡酒業謀求品牌與消費者溝通方式的新探索。具體來看:
首先,“科技+傳統”雙螺旋戰略,夯實品質競爭的底層邏輯。當行業步入“質價比”時代,李渡通過原料溯源、微生物調控、陳釀技術等多維度創新,構建起“品質金字塔”。
其次,極致的品質化更需要落地的表達,風味科研升級國寶李渡高端戰略。
在產品主義回歸時代,李渡酒業在“一口四香”獨特風格的認知壁壘上,進一步通過微生物科研重構品質評價體系,為高端化提供了技術信任背書,并配合800年古窖文化、品牌故事、沉浸式體驗等形成價值閉環,構建起專屬于國寶李渡的高端產品營銷體系。
最后,打造產學研協同的創新范式。當傳統釀造技藝遭遇第四次工業革命,李渡以實際行動給出的答案是: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其“科技 + 傳統”雙螺旋戰略,“實驗室 + 生產端”的聯動機制,不僅實現了品質的迭代升級,有助于其更精準地觸達目標人群,更重構了白酒行業的價值坐標系,以數字化、科學化傳承的現代白酒產業,進一步擴大品牌消費池。
“從消費端來倒逼供給端創新,本身就是今后白酒行業的發展方向。”徐巖表示,李渡酒業始終將質量視為生命線,把品質當作核心競爭力,這正是李渡近年來發展向好的原因。未來,李渡要繼續堅持傳承與創新,對品質精益求精,持續保持李渡特色與差異化。
從行業視角而言,這種傳統與科技共生共榮的李渡范式,正推動著行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深耕轉變,為中國白酒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鮮活的新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