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76篇原創筆記
前言
去年有段時間,我常看荒野建造類視頻。
總覺得,或在深山,或在荒野,憑借雙手尋求一份獨屬于自己的安寧,能讓心靈隨之純凈。
而鋼筋水泥叢林中的家,雖然能抵御風雨,卻掙不脫世俗的壓力。
后來,讀到南懷瑾大師的一句話: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紅塵。”
我恍然大悟,人生離不開參照物,否則哪有動力進步?
尤其40歲后,早睡早起、堅持各種打卡,是難得的自律。但是:
中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是精神自律。掌控精神,才能掌握人生。
01 不隨波逐流,在焦慮中守護清醒
前段時間,你們有沒有刷到過上海浦東美術館的走秀視頻?
模特們以千奇百怪的姿態行走,讓人完全看不懂他們想表達的含義,仿佛置身于魔幻世界。
網友熱評:“臺上的人假裝自己很專業,圍觀的人假裝自己很懂,就形成了一個默契的閉環。”
其實,我也理解不了這種行為藝術,但大數據算法推薦卻讓我恐懼:
當整個社會都在販賣焦慮,清醒就成了稀缺品。
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天南海北的信息時,很容易忽略一個事實:
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
我們甚至沒有拒絕的權利,所以,一定要有保持清醒的能力。
王陽明說: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在鋪天蓋地的信息洪流中,不被外界雜音帶偏節奏,保持獨立的思考能力,才是真正的清醒。
02 不自我設限,在內耗中尋求安寧
論語有云:“君子不器。”
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要局限在某一領域,更應追求全面發展,注重內在修養。
而現實中,很多中年人常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
明明還在最好的年紀,卻失去了面對未來的勇氣。
有句話說得好:“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對我們來說,不是輕描淡寫說出賺1個小目標的豪言,而是敢于突破精神層面的舒適區,在內耗中尋求那份安寧。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寫道:
“人不是環境的奴隸,而是自我態度的主人。”
職場上,不要總在重復的工作中抱怨自己學不動新技術;
生活中,不要在面對家庭矛盾時吐槽另一半溝通也沒用。
腰帶越來越緊時,不要自嘲中年發福是常態,換上運動鞋,去清晨的河邊,或是夕陽下的公園走走,感受安寧的熏陶,發現生活的美好。
記住,你不需要別人定義你的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但你必須有勇氣把“我不行”,換成“我可以”。
03 不沉溺過往,在糾結中奮勇前行
上周六,重溫了勵志電影《追夢赤子心》。
主人公魯迪對好友皮特說:
“在我的一生中,大家一直在告訴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也一直聽信他們的話,但是我再也不想這樣了。”
隨后,他義無反顧去追逐成為名牌大學橄欖球隊員的夢想。
過程中,魯迪遭受了很多挫折,也克服了很多困難,但巨大的壓力,仍讓他覺得無法證明自己,甚至想放棄。
一直默默幫助他的體育場管理員,毫不留情呵斥道:
“你證明給誰看?你這么一個身材矮小,毫無運動細胞的人,卻已經在全國最頂級的球隊待了2年,也獲得了整整4年的高質量教育。
不久以后,你這個曾經白癡一樣的人,將拿到最好的大學畢業證書!你還想證明什么?趕緊滾回去訓練!”
我們中年人也一樣,無論過往有多輝煌,或是多悲傷,都沒有必要再去糾結。
人生沒有回頭路,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新起點。
即使遭遇風雨,也只能奮勇前行,也正因如此,才能讓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寫在最后
詩人里爾克說:“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成長也一樣永無止境。”
40歲后,行為自律能帶給我們健康的體魄,而精神自律,則讓我們掌控后半生的方向。
當我們在喧囂中聽到內心的聲音;在挫折中磨煉思維的彈性;在遺憾中保持無畏的自信時:
人生的主動權,就將在我們手中牢牢掌握。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