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醍醐”,和西藏保持聯系~
海拔3600,畫唐卡的女孩
今年是袞袞與伴侶洛桑在藏地支教的第13個年頭。
她曾在三聯《十年零工資,一個985文科碩士的“躺平”與療愈方式》一文中回顧了兩人的“十年支教路”,從喜林院、達科村,到如今大山里的唐卡公司,他們被說是“離經叛道”,他們也說“只是找到并勇敢選擇了自己的人生”。
去年9月,這所唐卡公司的第一批學員正式出師,其中不乏女學員的身影——在不少地方仍保留著“傳男不傳女”老規矩的背景下,這不免也被視作是一件“叛道”的事情。畫唐卡的女孩們,又面臨著怎樣的抉擇和挑戰?
以下為袞袞的講述。
新龍第一位女畫師
我一直向別人這樣介紹:四龍巴珍就是畫得最好的女孩子。
2021年,她被正式認證為甘孜新龍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該地區首位被認證為非遺傳承人的唐卡女畫師。
2023年甘孜州文化傳承與創新人才選拔大賽上,她從百名民族工匠中脫穎而出,榮獲唐卡類別的第一名,同時獲“康巴十大工巧大師”稱號。這一年,她還收到了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證書。
你能否想象,6年前的四龍巴珍,還只是一個因病輟學的放牛女娃?
即便如此,四龍巴珍仍會自己看書學習。如今看來,她的聽說讀寫能力不輸身邊更高學歷的孩子,還寫得一手好字。而按照父母安排的道路,四龍巴珍原本是要出家的,學畫唐卡,是她費了許多口舌與時間爭取來的機會。
她說父母沉默了許久,最后只輕輕說:“要學就學到最好。”
當然,四龍巴珍也是這么做的。學員們要從最基礎的素描入手,單是一朵花或一朵云,就要畫滿好幾個本子,差不多兩年后才開始學習唐卡:上色,染色,勾線,鋪金,開眼……面對全新、未知的領域,四龍巴珍是手足無措的,不過這個女孩沉得下心去堅持任何微小的事情:
“有時大家都困得只要有個坐的地方就能馬上睡著,但是人生哪有不累不苦的,我們都覺得挺幸福的,有機會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夢想奮斗,值得。”
除了畫唐卡,四龍巴珍跳舞也是最好的。無論是日常的鍋莊舞,還是作為新龍縣唯一代表前往浙江參與杰出青年分享活動時的舞蹈表演,都是一以貫之的優雅從容;雖然她說自己小時候是跳的最不好的。
在我看來,四龍巴珍所展現出來的令人稱贊的一切,憑借的不僅僅是努力,更有一顆“野心”。
有時候有人來參觀、采訪,需要學員出鏡介紹,大部分孩子都害羞得不敢看鏡頭,但四龍巴珍永遠是那個愿意把自己“推出去”的人,即便嗓音會略微有些顫抖,也許還會用力掐著自己沉靜下來。
在一次以“我的夢想”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中,四龍巴珍是唯一一個獲得滿分的學員,演講的內容我已記不清楚,其實在當時也并未聽得真切,因為我全然被她的精神感動了。
不同于其他全程念稿的學員,四龍巴珍常常注視著觀眾,因而你能看清她眼底的光芒——那便是對“夢想”的最好詮釋。
畫唐卡的女孩
像四龍巴珍一樣,來學唐卡的女孩子還有不少。
這在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傳男不傳女的老規矩的今天,也算得上是一件稀罕事。所以時不時會有人在參觀中發出疑問:怎么女生也在這里畫唐卡?
一切要從2015年與公司的負責人相識說起。他們一直計劃著創建這樣一個場地,一來可以讓孩子們學一門傍身的手藝;二來還能傳揚自己本民族的文化。2017年,他們用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貸款,獲得了啟動資金。
了解到我和洛桑是在川西支教的老師,便詢問能否提供幫助。我們被這樣的發心所感動,也看到了他們為此是多么極盡節儉:
如果有事去甘孜縣城,就住二三十塊錢一晚上的通鋪;因為甘孜比新龍的物價低,就會開五六個小時的車到甘孜去給大家買菜,其實一趟下來也節約不了多少錢。
于是我們也努力找朋友們一起幫忙。直到2020年,徹底搬到當地住下,我和洛桑才慢慢意識到它存在的意義。
這是一所真正位于大山里的唐卡公司,從成都出發需要坐兩天的大巴,第一天到康定,第二天到新龍再換乘面包車進鄉。
在當地,不少孩子從學校畢業后,面臨著仍只能回家放牛、挖蟲草的現實困境。尤其是對于女孩子而言,在傳統家庭里,她們可能很早就會被安排結婚、生子。
但現在,他們的未來多了一種新的可能。除了需要學習六年的唐卡繪畫,還可以用三年來學習藏裝縫紉。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批學員從縫紉班畢業,在新龍縣、甘孜縣、理塘縣以及成都市區開起了藏裝店;而在去年,唐卡班的第一批學員正式出師。
個子小小的益西青措,是畫得最好的學員之一,她只要一畫唐卡,神情就變得好驕傲,完全像藝術家一樣了。
德青拉姆從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再輾轉回鄉來到這里。她最能明白我想要她們了解的一切。我常常和女孩們聊天:女孩子真的很厲害,可以成為國家總統、科學家……在各行各業發光,你們同樣可以。
她們或多或少會被傳統思想束縛住,德青拉姆則不然,當她因為不太會做家務而被其他孩子調侃“以后還怎么嫁人”時,她反駁道:“我都來這里學習唐卡了,還想著以后嫁人干什么?”
夏天來臨時,女生宿舍前的花都開了,尚在修建時我們去瞧進展,創辦人專門提到女生宿舍在高處,周圍種滿花,特別漂亮舒服,我就想,這個地方是會為女孩子著想的。幾年的相處也讓我得以確認這一點。
出鏡:多吉擁措
飾品:三怙主系列·金剛杵吊墜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向山里走去
“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
藏族青年人們平日里最大的愛好便是打籃球;在唐卡學習上,他們也如自己的偶像科比那樣,充滿拼勁——凌晨4點的通宵鄉,許多孩子都見過。
海拔3600米之上,即使是夏日的早晚也只有幾度左右,一年中有一半多的時間氣溫在零下,最冷的時候更是能達到零下20度。孩子們早起后,便直奔座位畫唐卡,因為沒有取暖設備,他們就一邊畫,一邊給手哈氣防止凍僵。
到5點40分,才是我們規定的起床時間,接著開啟一天的作息:6點跑步做操,8點吃完早飯后開始畫唐卡,一直畫到晚上10點鐘下自習,10點半熄燈睡覺。接著第二天,又有人凌晨4點甚至更早起床,只為能多畫一點。
對于這些孩子而言,能進入這樣一個地方學習就像是小村子里天降的機會,他們拼命地花時間去練習,就連周末時間也大多用來自覺地畫畫。
這是一門充滿信仰,需要大量身體與精力投入的手藝。比如畫一片漸變的天空,需要用到最細的勾線筆,一筆一筆點染上去,總體又要反復幾十遍、百遍的染色。
不清楚是否有直接聯系,少年白的孩子特別多,有的甚至白頭發多過黑頭發。我只能買一些黑芝麻放到每日的餐食中,盡力給大家補一補。
各方面的小毛病還有很多,比如身體免疫力差,因為只能在各方朋友們的幫助下,偶爾吃吃水果、雞蛋和肉;因為水源是山泉水,孩子們還經常拉肚子,后來也是有朋友捐助了濾水凈化器,情況才稍微好轉,但夏天暴雨一來,泉水完全變成泥漿。
平日里大家努力學習,我和洛桑就負責解決這些瑣碎的事情,這給了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必須守護他們下去。
想起最初,我只是想實現自己的支教夢,就在網絡上搜索哪里需要老師,一張來自藏地的照片打動了我——一群小孩子在草地上,臉是黑乎乎的,笑容是陽光燦爛的。
后來也認識了很多別的地方的支教老師,我曾想過,如果不是在藏地,我可能堅持不了這么久。雖然這里的環境高寒惡劣,但是人們從不缺少信仰,永遠都是歡歌笑語的。
我們每天都有跳舞時間,即使像我這樣四肢僵硬、跳舞很爛的人也會參與進去,這是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候;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這樣,從小到大我都很害怕在一群人面前表現自己。
孩子們也很會給我情緒價值:“你今天跳得好好啊,又進步啦!”
家里人其實都很不理解我和洛桑的選擇,一個是985畢業的研究生,一個是日語培訓老師,沒有車子、沒有房子、沒有孩子、沒有工資——我們并不從公司領取工資,雖然現在銷售唐卡有了資金來源,但還是希望能把它用在孩子身上。我和洛桑的支出主要靠之前開青旅時的轉讓費,蟲草季也會賣幾天蟲草;在山里的花費很少,十天買一次菜只要100多塊錢。
轉讓青旅后,我們計劃去環游世界,我們一直是熱愛摩旅的背包客,當年洛桑選擇進藏支教,也是因為曾在318騎行時得到了藏族人的幫助,希望能夠報答。這個夢想一直在心中,但是越來越沒有辦法離開了——山上已給我了足夠的牽絆與快樂。
更多快樂的事情正在發生:第一批唐卡學員畢業后,有的入職了成都的唐卡公司,有的在唐卡大師處繼續精進,有的在甘孜、亞青等地合租畫畫,摸索著如何將作品售出。
還有四龍巴珍,畢業后她選擇留下來開啟屬于她的傳承。等到作品賺錢后,她想買一個好一點、可以用很多年的手機,再買些顏料,安心畫自己準備慢慢打磨的唐卡。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原文
藏文:我國首個具有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
洪水降臨時,請勿前往那迦龍宮
高原女兒,與雪山同在
醍醐2023年開放招聘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樣的體驗?
點擊卡片即可轉至購買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