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由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合肥市攝影家協會、廬陽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沖刺國展” 攝影公益講座(合肥站)圓滿舉辦。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省內數百名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攝影藝術創作的核心命題,研討攝影藝術新境界,為即將于4月25日截稿的第30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注入強勁的安徽力量。
“沖刺國展” 攝影公益講座(合肥站)現場 王亮/攝
本次講座特邀攝影界的重磅嘉賓:原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劉宇,以及浙江省攝協多媒體短視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新潮。他們以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行業經驗,為在場聽眾帶來了一場場思想與技藝的盛宴。
4月12日, 原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劉宇正在做《國展解析》公益講座 王亮/攝
劉宇以《國展解析》為主題展開深度分享。他緊密結合第30屆國展的征稿要求,對近年來國展作品在主題表達、形式創新以及風格突破等方面的趨勢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在講座過程中,劉宇通過對歷屆獲獎作品的精彩案例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國展評審對于 “時代性、思想性、藝術性” 的高度側重。他著重強調,影像創作必須深深扎根于現實生活,同時也要具備藝術化表達的強大張力。談及選題時,劉宇指出時代性、差異性、接近性和公共性的重要性;而在編輯問題上,他特別提醒需要注重組圖的精心選片和圖說的精準寫作。他的觀點 “攝影不僅是光影的記錄,更是情感的載體。創作者應突破媒介局限,用影像傳遞人文溫度”,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現場引發了強烈共鳴。不少觀眾在講座后激動地表示,這場分享讓他們 “重新理解了攝影的多元可能性”。
4月12日, 浙江省攝協多媒體短視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新潮作《視頻創作思維及營造自我創作優勢》講座 阮雪楓/攝
在短視頻浪潮洶涌來襲的當下,張新潮帶來了《視頻創作思維及營造自我創作優勢》的精彩講座。他詳細闡述了 “國展” 的價值評價標準和審美取向特征,為傳統攝影人在時代變革中的轉型明確了方向。張新潮通過解析國內外獲獎短視頻案例,細致地拆解了如何運用鏡頭語言、節奏把控和情感共鳴來構建作品的獨特性。他言辭犀利地指出:“同質化內容是短視頻創作的致命傷,唯有深挖地域文化、提煉個人視角,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創作標簽。”在現場,張新潮還進行了實操演示,展示如何將攝影美學與動態敘事完美融合,像利用環境音效增強沉浸感、通過剪輯節奏強化情緒表達等實用技巧,為觀眾呈現了從創意構思到落地實踐的完整方法論。
4月12日, 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攝協主席許國在“沖刺國展”攝影公益講座上致辭 阮雪楓/攝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為中國攝影界最具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國家級展覽,自1957年創辦以來,一直是攝影人展現才華、追逐夢想的核心舞臺。第30屆國展以 “時代·生活·藝術” 為主題,大力鼓勵多元創新表達。本次講座作為安徽省攝影家協會 “備戰國展” 系列活動的關鍵一環,通過專家解讀、互動答疑與作品點評等豐富環節,助力本土攝影人精準把握創作方向,提升創作水平。活動由廬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廬陽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安徽省攝協藝術與創意攝影委員會、廬陽區攝影家協會承辦,多方緊密聯動,構建起 “學習 - 實踐 - 展示” 的良性生態鏈,為區域攝影藝術的蓬勃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活動現場,一位有著十余年從業經驗的攝影師感慨萬分:“這場講座猶如一把鑰匙,不僅破解了國展投稿的 ‘密碼’,更讓我深刻意識到影像創作需要勇敢跳出舒適區,在不斷精進技術的同時,融入對生活的深度思考。” 安徽省攝影家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將持續搭建此類高質量的交流平臺,推動攝影藝術與江淮文化深度融合,期待創作出更多彰顯時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奮力書寫安徽影像的嶄新篇章。
此次講座的成功舉辦,意義非凡。它不僅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沖刺國展的 “實戰指南”,更在江淮大地播撒下藝術創新的火種,激勵著每一位攝影人以鏡頭為筆,用心用情繪就新時代的視覺答卷,為攝影藝術的發展添磚加瓦,讓攝影的魅力在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孫兆暉 記者 劉玉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