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家長過來咨詢,說了一件事。他家孩子從初中開始成績都一般,每一次看到孩子的成績單,對孩子都是滿滿的失望,又想到即將要面臨的中考,感覺頭疼、焦慮,覺得孩子不爭氣。
前一段時間,一模考試之后學校開家長會,他就覺得很丟人,不想去,不過最終還是去了。他坐在孩子的座位上,看到孩子帶著班里邊的同學打掃衛生、維持紀律,忙得不可開交,臉上更多的是汗水、自信和笑容,這些自信和笑容在跟自己交流的時候很少會出現。看到這些,他突然釋懷了,說:“我的孩子只是文化課成績不好,又不是做人不好。”
是啊,孩子只是學習不好,又不是做人不好。作為老師,我對孩子的教育是培養他們先做人,后做事,先學會熱愛勞動、尊老愛幼、積極樂觀、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懂得感恩,再學會學習。成績能夠代表孩子學習能力強,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好,做人也做得很好。
但是對于學校、老師和家長來講,我們多一個評價標準,就多一個好學生,我們就能拯救一個學生。有些學生學習不好,但是團結同學、樂于助人;有些同學內向靦腆,但是考慮問題全面、成熟穩重;有些同學調皮搗蛋,但是力量感很強,愿意幫助同學朋友們,他們都是好學生。
教育一定是揚長避短,發揮每個孩子的特長,而不是千篇一律,成績好才代表你是好孩子,成績不能作為判斷好學生的唯一標準。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孩子的老師,更應該幫助孩子發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我們要看到他們,看到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既要接受孩子成績的完美,也要接受孩子一次一次的進步,既要接受每天晚上輔導作業氣到肝疼,也要接受他們的叛逆淘氣,接受他們的不完美,接受他們的平庸,正如他們接受同樣不完美的父母和同樣不完美的老師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