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江蘇散裝,實際上南京也差不多,如果看江北,這種情況同樣如此。當然很多事情都得多角度的看,散裝其實也是一種優(yōu)勢,說明各個主體之間不存在依附關系,恰恰是發(fā)展均衡的體現(xiàn)。
01 主心骨
但有時候過于均衡,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最明顯的就是很難發(fā)揮出聚合之力,江北就十分典型。
南京地形當中最突出的變化就是長江,古長江遠比今天寬得多,不管南岸還是北岸,其江岸線都要比今天更加深入陸地。曾經的老山直接瀕臨長江,就如同是一堵天然的城墻,對南京有很強的防御作用,因此在紛爭年代,老山東南角的缺口,即大約泰山新村一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只要奪取了這里,就可以扼吭南北,鉗制江淮。這才有了隋朝的晉王城和南宋的宣化鎮(zhèn)(城)。
而后長江寬度逐漸收窄,老山與長江之間就出現(xiàn)了更多平坦土地,使得老山的屏障功能明顯下降。而為了保證長江以北的安全,拱衛(wèi)南京,就需要在這條狹長地帶,修建城池。這才是明朝朱元璋,先后修建浦口城(浦子口)和江浦城的根本原因。
浦口城的城墻1371年修建,其中東南段在1503年-1517年間被長江淹沒坍塌,后在1617年-1618年間沿著中敵臺又重新修建了一段,才完成閉合。而江浦城到1573年才開始筑土城,1580年改筑磚城。
近代1908年前后,為了修建津浦鐵路,人為拆除了浦口城的部分城墻,隨著防御功能的喪失,百姓建房也開始用城墻磚,浦口城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解體。
此時區(qū)域開發(fā)的重點又轉移到了浦口火車站附近,當時利用鐵路輪渡的方式將津浦鐵路和滬寧鐵路連接在一起,迎來了一波建設小高峰。
但好景不長,1968年長江大橋建成,鐵路和公路分別于當年的9月和12月通車。火車輪渡就此淘汰。
可見江北濱江一帶的建城史確實不長,不管是浦口城、江浦城還是后來的老浦口都不足以產生較強的文化深度,發(fā)展的延續(xù)性也一般,自然整體的認同感就低。從這角度思考,為什么江北在很多人的心里,很難撕掉睡城的標簽,除了大家常說的交通、就業(yè)等問題,或還有一個內在的因素,整個江北沒有真正的主心骨。
02 走出依賴
但江北想要崛起或真正實現(xiàn)規(guī)劃層面南京江北新主城的構想,就必須建立區(qū)域的榮譽感,認同感。而認同感的本質來源于實力,很多時候大家是慕強的。
江北板塊再多,只要沒有一個賽過江南的,江北就會永遠慕強于江南,天天想著怎么過江方便。而如果江北有那么一個板塊,各方面的實力都不輸江南主城,甚至超過,那么江北過去對于江南的仰望就會逐漸消失。
因此江北需要立一個真正的主心骨,這也是為什么要在江北核心區(qū),布局那么多高規(guī)格功能的原因。比如超大型的圖書館、美輪美奐的美術館、全身泛著金光的會議酒店、頭牌的三甲綜合醫(yī)院,擁有多層地下空間、超多地鐵、地下環(huán)線以及地下快速路的CBD等等。
包括最近加入的新質生產力示范中心項目和新一代工業(yè)軟件科學園項目,在產業(yè)層面把江北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本質上就是為了在江北塑造一個在實力和權力上都完全不輸江南主城的大哥大,江北必須要有一個帶頭人,才能最終走出對于江南的依賴。
03 軟實力
這些年江北在文體事業(yè)上也突飛猛進,現(xiàn)在在南京開演唱會一般就兩個地方,要么河西的奧體中心,要么江北的青奧體育公園。而后者江北承接演唱會的比重逐年提高,表現(xiàn)很突出。
一方面得益于方便的交通與優(yōu)秀的區(qū)位,另一方面和其極高的硬件水平有很大關系。南京青奧體育公園有兩個的空間,一個是露天的體育場,另一個是室內的體育館,現(xiàn)在大部分的活動實際上都是在這個體育館內部進行的。
而這座室內體育館,規(guī)格極高,是目前國內可容納觀眾最多的綜合體育館,擁有觀眾坐席20000個。場館建設達到國際籃聯(lián)(FIBA)男籃世界杯及美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NBA)球館標準。不冷不熱,遮風擋雨的特性,受到了電競、演唱會等活動的青睞,舞美效果也都很棒。
同時室外的體育場,也將改造升級,直接從1.8萬人擴容到5萬人的專業(yè)球場,還可切換成網(wǎng)球場。這使得南京很快就將具備舉辦中超或同等規(guī)模足球聯(lián)賽的能力,國際超級巨星層級的演唱會也不在話下。據(jù)悉,改造將于2025年下半年開始,預計2026年7月初完工。
上圖:足球場模式
上圖:網(wǎng)球場模式
再加上2027年建成的南京北站以及正在打造的會展中心,江北將越來越多承載市級或都市圈功能,更多的參與到南京創(chuàng)新科技、文化領域的運作當中。
同時舉辦的馬拉松活動,也是很好的展現(xiàn)江北城市發(fā)展的窗口,對于積累大型體育賽事管理經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這個過程正在大幅度提高江北的自信心、認同感和榮譽感。必須得說,這些年江北發(fā)展的思路越發(fā)清晰,而且收獲了不錯的效果,決策層是下了功夫的。
文旅方面不僅老山周邊越做越大,浦口火車站周邊鐵路歷史文化的復興也給江北建立了一處不錯的人文載體,配合絕美的長江濱江風貌以及輪渡,近代江北的江城鐵路文化實現(xiàn)了極為活躍的表達。
04 江北敘事主體
南京的文化歷史大多都是基于江南主體的,江北往往沒有存在感,且不少歷史時期江北和江南并不同屬一個主體。過去大多數(shù)的南京地圖,江北甚至不在其中。因此江北如果想要更大程度上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重塑,在歷史文化領域建立以江北為主體的敘事體系其實是很有必要性的。
甚至可以在江北核心區(qū)或南京北站附近設立一座江北歷史文化博物館,讓江北的居民更多認識到江北自身的發(fā)展歷程。比如誰是最早建城的,當年的城墻是什么樣子的;浦口、六合這些地名又是怎么來的,大廠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近代中國重要工業(yè)基地的等等。
每個板塊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有些是歷史文化,飲食方面的,有些體現(xiàn)在工業(yè)實力方面,還有些體現(xiàn)在如今的區(qū)位優(yōu)勢上。都是江北,沒有誰強誰弱,都是一家人。
很多時候大家在留言中表現(xiàn)出的互不服氣、甚至爭吵一樣的情緒,我認為是不應該的,需要更多包容和江北一致性的認知,這樣也有助于提升江北整體的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