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一年里的第七個節氣。2025年的立夏正撞上了農歷四月初八,這一天也是佛誕日,六十年一遇的雙重吉日。南方的雨像竹葉上的青蛙,撲通撲通地跳進池塘,北方卻早早曬出了一股燥熱,田地里的麥苗、街頭的老人,誰心里都明白:“立夏一來,日頭就不肯客氣了!”天氣急轉,家家戶戶都要琢磨怎么順利過夏,既要防潮防熱,又得討個吉祥如意。
老人諺語念叨:“立夏稱人,吃蛋斗蛋,飯碗要有五顏六色。”在城市的小區花園,也有孩子圍成一圈斗蛋,玻璃瓶做成的秤鉤子掛著小菜籃,磅秤一壓,母親嘴邊就有祝福話。蟲鳥知時,花果遍野,風里混著新麥的味兒。俗話說:“順天時,吉星自來;亂時節,百病不安。”立夏不只是一個日期,更像是一聲叮囑:新的季節,莫忘和自然打一聲招呼。
老祖宗留下的習俗、飲食和禁忌,看似繁瑣,其實字字有理。今天,咱們圍爐夜話,順著煙火氣聊聊立夏那點門道,聽一聽風吹過麥田,看一看鍋灶里的五色飯,品一口時令的味道,談一談如何安然度夏。
立夏的來由與老習俗
一秤定安康,斗蛋迎好運
小時候立夏這天最盼著的,就是家里抬出老磅秤。小孩一個個被父母抱起來每人稱一次,旁邊人還得念吉祥話,“秤到八十七,活到九十一”,聲音朗朗,討一個夏日平安。有人說,這習俗源于古人對“疰夏”(夏季虛弱)的擔憂,稱人不僅取樂,還祈求小孩不“消瘦”、大人安康。
說到斗蛋,江南有句老話:“立夏蛋,斗一斗,秧苗壯,孩子活潑。”孩子們將雞蛋煮好,用彩帶編好蛋套掛脖子上,撞破別人,蛋殼響脆,輸了也樂得哈哈。斗蛋不分貴賤,誰的蛋最硬,吉氣就落誰家頭上,有時“中看不中用”,破蛋拿來蘸醬油咬一口,剩下殼用來種豆芽。
佛誕日和浴佛香氣
2025年這天,佛誕與立夏碰頭,江浙的寺廟抓緊機緣:清早浴佛,廟里蒸香噴噴的烏米飯,牽著孩子到廟門口排隊,老人家手里捏著一串蠶豆,口頭禪是“吃烏米飯,過立夏,一年八季都有家”。嶺南則流行以荔枝、枇杷供佛,有說法是“荔枝到、富貴到”,枇杷金黃,象征吉祥富足。昔日文人墨客也被浴佛日花香、飯香吸引,宋人詩里就說:“和風催麥隴,新雨送蛙聲。”一粒米飯、一味時蔬,都在提醒我們:立夏是心頭的“新芽”。
雨多熱高,氣候里的“考題”
今年立夏,南方“雨陣陣”,江南的小河有時水漲到岸邊,農人都忙著疏溝開渠;北方卻燥熱得早,麥田起塵,大人小孩汗流浹背。祖輩的農諺早有交代:“立夏在月尾,六月桑拿天。”碰上這樣的天氣,老辦法往往管用:南頭家里熬薏仁赤小豆湯,北頭添幾片麥冬、百合進湯鍋,不論雨露風干,都得順時應對。
傳統食俗:三吃才叫過立夏
五色飯,飯碗里的五行平衡
老話常說“一碗五色飯,夏天身體棒”。立夏當天,江南人上桌少不了一盤五色飯:赤豆、黃豆、黑豆、綠豆、薏米,把五行藏進飯碗里。色彩斑斕,孩子最愛挑著吃,把紅的嚼一粒、綠的丟嘴里,滿滿是夏天的童趣。五色飯有助于讓肚子“適應”新氣候,寓意五谷豐登、平安過夏。
家常做法其實極簡單:提前泡好各色雜豆,和大米一起下鍋,大火燒開,小火燜熟。出鍋前撒點芝麻,五味合一,軟糯香甜。有人喜歡加入糯玉米、山藥或時令蔬菜,應季的瓜豆、香腸都能點綴一二。
烏米飯、蠶豆飯
江浙鄉下,烏米飯是一道招牌。用紫葉染制的烏米拌上糯米,蒸得“糯黑發亮”,吃上一口,滑糯軟糯中透著淡淡葉香。蠶豆飯則是家常常見,將剝好的蠶豆一起下鍋,蠶豆是初夏時令綠豆,糯米飯中點綴幾粒,嚼勁和清香都有了。不愛糯米可直接白米,蠶豆也能搭配臘肉、香腸炒一炒,家家口味各有門道。
黃魚、河蝦,水中的夏意
沿海人講究“立夏吃黃魚,年年無憂慮”。黃魚鮮美,正當肥美,簡單清蒸或燉湯都合適,魚肉滑嫩,象征年年順順。河蝦又稱“五月蝦”,色澤粉紅,清晨買得新鮮,用蔥姜炒香,家里人圍坐餐桌,嘗一口“應季”的鮮,夏天就有了個好頭。
三宜:順時調養的小智慧
調作息
立夏之后夜短晝長,建議晚上別太晚睡,別貪早起,盡量23點前入眠,中午小憩半小時,哪怕閉目養神,也是護心護神。工作間隙起身曬曬太陽,樓下散步走一走,夏天會更順心。輕運動
夏初運動忌大汗淋漓,外面悶熱,各種高強度運動反而消耗太多。散步、打太極、慢騎行、家里抻抻腰、揉揉眼,簡單的活動能趕走疲勞。朋友公司的工間操,手指操一套,大家都說午后不容易犯困。養心神
換季心煩氣躁,推推手腕上的內關穴,感覺緊張時嚼點櫻桃、青梅,不僅舌頭生津,心也跟著酸酸甜甜,舒坦不少。辦公室的小姑娘桌上總備著一包青梅,一邊敲鍵盤一邊慢慢含,嘆一句“舒服”。
三忌:避開麻煩才安樂
忌貪冷飲
立夏再熱,冰西瓜、冰淇淋也不能沒頭地猛吃。朋友家的小孩有一回運動后喝了冰可樂,結果翌日肚子鬧脾氣。老辦法:熱天渴了,來杯姜棗茶,嘴里暖,身體才不抗議。
忌渴極飲水
不要等到嘴巴干得冒煙才猛灌水。立夏以后,應該是“未渴先飲”,定點喝幾口熱水,別用喝冷飲當懲罰。家里給老人預備保溫杯,餐桌上也多擺壺溫水,每天1500ml,穩穩的。
忌驟冷降溫
出門帶件薄外套,別怕麻煩。客戶家里有個孫女,上周球場出了一身汗就沖回空調屋,第二天咳嗽頭暈。暑天雖熱,冷風直吹反而招惹麻煩。早晚溫差大時關好門窗,尤其家有老人孩子,更要多提醒。
南方今年雨多潮濕,多煮薏仁冬瓜湯,避濕利水。不宜久居潮屋,多開窗、多通風,預防蚊蟲滋生。北方熱得早,廚房備些百合麥冬,一鍋百合銀耳粥,清潤心肺。堅持少出門烈日下,正午家里泡一杯淡茶,或陪家人下盤棋,也是立夏的樂趣。
若遇極端天氣,江南別貪方便,暴雨天少外出,多留心水情,雨具常備。華北防暑降溫,老人多休息,孩子多喝溫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每年立夏,我都喜歡坐在老房子的堂屋,看著檐下的紫藤開花,孩子們在院里斗蛋,大人們掂量著新米、鮮魚,新老交織的時節感油然而生。有人說,立夏不是一場儀式,是生活的“提詞器”,提醒我們念一念家人健康,吃一口時鮮,踏一步順天應節的路。
節氣更迭,習俗變遷,背后藏著祖輩無數的囑托和盼望。立夏的五色飯,教我們和合五行;斗蛋、稱人,是愛的表達;三宜三忌,是順應天時的樸素生活智慧。不求全懂,但心里裝著這些“老規矩”,夏天就有了底氣。
“懂得順時而行,是中國人柔軟又堅韌的秘密。”立夏已到,愿你在瑣碎中遇見豐盈,于炎熱中守住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