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客家飲食文化
推動農文旅體商融合發展
“鎮街一桌菜”美食推廣活動正式啟動
今天走進高埔崗街道
讓你在舌尖上讀懂客家文化
解鎖源城各鎮街的味蕾密碼
田園珍饈宴
這席田園珍饈宴宛如一部活色生香的民俗文化長卷,十道佳肴將農耕文明與湖河文化的奧秘烹煮成味覺史詩。胡椒鴨的肌理間浸潤著“春江水暖”的情致,萬綠湖大頭魚演繹“一魚三吃”的智慧,客家梅菜干經三伏曝曬,葉片蜷曲如農耕文明的“活化石”,一道時令蔬菜清炒上桌,葉脈間凝結著露水與月光的對話……這場味覺巡禮最終指向“民以食為天”的文化本源,讓“飲啄”二字重獲詩意。
湯品
川芎百芷天麻魚頭湯
乳白湯體氤氳著山湖交融的鮮香,魚頭精華與藥材精粹共冶一煲。川芎辛香激活味蕾,如春風化雨般疏通經絡;白芷清冽祛風,化解頭額郁結之氣;天麻溫潤平肝,將眩暈頭痛化作舌尖暖意。湯中膠原蛋白瑩潤如脂,搭配藥材的微苦回甘,形成層次分明的味覺療愈場。一碗落肚,既驅寒濕凝滯,又緩神經緊繃,堪稱食補版的“清竅醒神方”。
主菜
一品土窯雞
精選走地雞經秘制醬料腌制,裹錫紙埋入燒紅的荔枝木窯燜烤25分鐘,外皮焦褐油亮,撕開瞬間肉汁四溢,柴火香升騰。高溫逼出雞油卻不失肉質彈性,雞腿肉纖維浸潤琥珀色汁水,入口兼具焦脆與嫩滑。
胡椒鴨
胡椒的辛香喚醒味蕾,鴨肉鮮嫩不柴,湯汁濃郁入味。胡椒的暖與鴨肉的鮮完美交融,胡椒鴨諧音“福鴨”,這道“福鴨”,吃的是美味,更是口彩,寓意吉祥。
蔥油淋魚肉
蔥油浸透魚肉,蔥絲如翠玉絲絳斜倚其上。魚肉經清蒸鎖住原生鮮甜,熱油激發后,蔥段散發辛香因子,裹挾著蒸魚豉油的咸鮮回甘在舌尖綻放。
豉汁蒸魚腩魚骨
豉汁蒸魚腩魚骨是一道將“鮮”發揮到極致的經典菜品。魚腩肥厚軟嫩,裹滿豆豉醬汁的咸香。這道菜,是“嗦骨吮汁”的酣暢,更是廣式蒸藝對食材本味的致敬。
蠔豉燉土豬肉
每逢年節或慶典,蠔豉常常出現在宴席上,寄寓著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祝愿。將蠔豉與豬肉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風味,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豐富了層次感。
農家菜干煲
農家菜干煲是客家飲食文化中的一抹時光印記,這道菜承載著農耕時代“曬秋存糧”的智慧。選用曬足日光的菜干搭配五花肉,用柴火慢煨,菜干吸飽油脂后重煥生機,咸鮮中透著五花肉的瑩潤。夾一筷菜干,咀嚼間夾雜著肉香,配一碗米飯堪稱“下飯神器”。
黃酒燜豬腳
黃酒燜豬腳以黃酒為魂,慢火煨出豐潤的膠原蛋白。豬腳經焯水、炒糖色后,與黃酒在鍋中共舞,小火燜至皮肉交融,湯汁裹著彈嫩膠質,入口間酒香暗涌,解膩又添鮮。
蒜蓉炒時蔬
選用高埔崗本地種植的有機時令青菜,佐以新鮮蒜末,經過高溫快炒釋放香氣,既開胃又清爽。
艾粄
艾粄承載著中原南遷的米食智慧與嶺南草木的饋贈。翠綠粄皮以艾草汁揉入糯米粉,軟糯中透著草本清苦。清明食艾粄的習俗始于清代,既祛濕溫補,又以草木辟邪,祭祖踏青時總伴著粄香。從田間采艾到柴火蒸炊,世代相傳的工序里升騰著游子鄉愁。
佳肴當前
歡迎大家前往品嘗
美食地址:
源城區高埔崗新作塘2號寶楓生態園
美食熱線:
更多“鎮街一桌菜”正在陸續解鎖
“源城一桌菜”評選也將緊隨而來
舌尖上的源城之旅
等你來嘗鮮、來打卡、來品味!
來源:源城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