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宣布將在未來一周公布對進口半導體產品的全新關稅稅率,并暗示包括智能手機與筆記本電腦在內的電子產品“暫時豁免”只是障眼法。這場新一輪的貿易攻勢不僅直接對準中國,更有意牽動整個全球電子產業鏈,釋放出一個危險信號——美國正加速推動“經濟戰線化”,將貿易工具化為全面對抗的武器。
就在上周五(4月11日),美方突然宣布暫時豁免一批包括晶片、手機與電腦在內的電子產品,引發市場誤判,普遍認為華盛頓有意緩和與中國之間日趨緊張的貿易戰。然而短短兩天后,特朗普本人以及白宮高層迅速“澄清”:豁免并非轉向,而是為接下來更精準、聚焦的打擊爭取時間。特朗普明確表示,這些商品只是被轉移至“另一類關稅清單”,重點瞄準半導體和整個電子供應鏈,稱“中國至今對我們最差,沒人能脫身”。
這番言論并非空談。特朗普在搭乘“空軍一號”返回華府途中透露,他將在一周內敲定新關稅稅率,但部分企業仍會獲得“靈活處理”。換言之,他將借“選擇性豁免”策略維系國內選票與企業支持的平衡,同時對中國持續加壓,迫使其就范。他更進一步宣布啟動一項基于國家安全考量的“232調查”,全面審視半導體供應鏈,這一舉動已被多方視為鋪墊后續全行業征稅的前奏。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隨后公開補刀,稱除半導體外,包括智能手機、電腦等高附加值產品也將在一至兩個月內面臨“特別重點關稅”,而這些將不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對等報復關稅范疇,而是以國家安全為由單方面征收。這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已經將關稅政策從貿易談判手段,升級為戰略打擊工具,其背后的施壓意圖已不言自明。
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關稅對抗已升級為史無前例的高強度沖突。據最新數據,美國對中國產品的綜合關稅已飆升至145%,而中國則將對美反制關稅頂格設定至125%。盡管白宮宣稱仍對與中國達成協議“保持樂觀”,但實際行動卻是繼續加碼,甚至在外交層面持續冷處理。
這場關稅戰是特朗普再次借貿易民族主義點燃選情的戰略延伸。自4月初宣布對所有國家實施10%基準關稅,并對逆差國追加“對等關稅”后,特朗普的政策方向就已明顯偏離全球化軌道,轉向赤裸裸的經濟單邊主義。而當他在實施當天又突然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但中國除外”,這種既挑釁又算計的操作,更加深外界對其“精準打壓中國”戰略圖謀的認知。
然而,特朗普的關稅賭博正在反噬美國自身。美國資本市場對其反復無常的政策反應強烈,投資者大幅拋售國債,美元連續跳水,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挫。華爾街億萬富豪、包括一度支持特朗普的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也公開發出警告:如果特朗普不能理性處理關稅和經濟政策,美國不僅會陷入衰退,還將面臨比金融危機更為劇烈的債務風暴。他疾呼將聯邦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內,否則債務供需失衡將引發系統性風險。
美國政府對高科技產品和關鍵零部件的關稅征收,不但打亂全球供應鏈,也將直接損害美國產業的上游布局。半導體本身即是高度依賴跨國分工的產業,美國廠商需要臺積電、三星、中國大陸等環節協同才能完成整條產品線。一旦關稅提升導致成本上升、技術轉移困難,反噬效應勢必波及蘋果、高通、英特爾等巨頭企業。
特朗普所謂“我們希望把芯片制造帶回美國本土”的論調,在現實中只是一種政治口號。產業回流需要的是完善的產業生態和可控的成本結構,而非靠行政手段粗暴干預。當全球產業鏈已經深度融合之際,脫鉤所帶來的不是“自主可控”,而是全面的效率損失和技術斷裂。
歸根結底,特朗普正在把美國經濟、全球科技產業乃至地緣政治的穩定,捆綁在他的個人戰車上。以國家安全為幌子,行關稅霸權之實,不僅撕裂了全球貿易規則,也正在將世界推向一個高風險的經濟對抗時代。各國若不及早認清這一趨勢,仍幻想通過妥協換取特朗普的“豁免”,恐將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全球需團結應對這一單邊主義浪潮,否則被推入深淵的,不只是中國,更是整個人類的經濟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