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養老金每月240元,僅為城鎮職工的1/14!”這一扎心數據背后,是1.8億農村老人的生存困境。當“量力而行”成為某些專家的托詞時,更多學者正以數據和良知為農民吶喊。今天,我們梳理八大權威專家的核心觀點,揭開這場關乎公平的養老金改革之爭。
一、現狀刺痛:城鄉養老金差距14倍的背后
截至2025年,全國農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143元,疊加地方補貼后人均約240元,而城鎮職工養老金平均達3200元,差距高達14倍。更嚴峻的是,農村老人醫療支出占比超收入50%,許多人每月養老金僅夠買10斤豬肉。
這一鴻溝源于制度差異:
制度晚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09年建立,比城鎮職工體系晚45年;
財政依賴:農民養老金90%靠財政轉移支付,個人繳費貢獻僅10%;
調整滯后:過去11年僅上調7次,年漲幅多為5-20元,而城鎮職工已連續21年上調。
“這不僅是數字差距,更是對農民歷史貢獻的漠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守英。
二、八大專家聯名倡議:農民養老金應漲至多少?
1.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目標:1年內漲至400元 → 3年內600元 → 5年內1000元;
依據:當前農民養老金僅覆蓋基本生活需求的20%,需達到低保標準(約600元)才能保障生存尊嚴;
資金來源:劃撥1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至養老基金,中央財政年增支4000億元。
2. 郭樹清(原銀保監會主席)
目標:5-6年內追平城鎮職工養老金最低線(約1000元);
依據:農民通過“剪刀差”為工業化貢獻30萬億元,養老金補償是歷史正義;
- 路徑:中央財政主導+地方配套,年漲幅需達200元。
3. 周小川(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核心主張:利用龐大國有資產提升民生保障,縮小城鄉養老金10倍差距;
數據支撐:2023年國有資本權益102萬億元,劃轉1%即可支撐農民養老金翻倍。
4. 李實(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
底線標準:短期內至少漲至400元,長期目標800-1000元;
現實考量:農村老人醫療支出占比高,需養老金覆蓋基礎藥品費用。
5. 陸杰華(北京大學教授)
制度突破:建立農民退休制度,將務農年限視同工齡,發放等同城鎮職工的“視同繳費”養老金;
公平訴求:“農民交公糧就是納稅,為何不能享受同等養老權?”。
6. 汪濤(瑞銀首席經濟學家)
經濟賬:農民養老金翻倍至500元,中央年支4000億,可拉動GDP增長1.2萬億元;
消費邏輯:低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達0.8,1萬億投入可激活8000億消費。
7. 劉守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歷史正義:農民為糧食安全、城市化輸血,養老金補償是“遲到的公平”;
文化批判:“土地養老論”是偽命題,80歲老人不該被迫種地求生。
8. 白巖松(媒體人,支持學者觀點)
輿論動員:“若養老金差距持續擴大,鄉村振興將成為空話”;
行動呼吁:公眾應監督地方政府落實漲幅,拒絕“中央漲20,地方零補貼”的敷衍。
三、錢從哪里來?三大籌資方案引爆爭議
1. 國有資本劃轉:全民共享改革紅利
- 劉世錦方案:從102萬億國有資本權益中劃撥1%,注資農民養老基金;
案例:2023年央企劃轉1.68萬億國資充實社保,農民養老金可復制此路徑。
2. 財政結構性調整:壓減非必要支出
數據對比:2024年中央財政科技支出超6000億,農民養老金總支出僅5000億;
專家建議:壓縮“形象工程”、三公經費,優先保障民生。
3. 土地增值反哺:讓農民分享城市化果實
現狀痛點:35年城市化占用農地42.91萬公頃,農民獲補償不足土地價值的10%;
改革方向:將土地出讓金20%定向用于農民養老金,年增資可達7400億。
四、反對聲音與專家駁斥
以鄭秉文為代表的“量力而行派”主張:
核心觀點:農民養老金90%依賴財政,需考慮可持續性,年漲20元已屬“高增速”;
網友反擊:“城鎮職工養老金連漲21年時,為何不談量力而行?”;
- 學者駁斥:劉守英指出,“財政壓力是偽命題,2023年國企利潤7萬億,只要1.4%即可讓農民養老金翻倍”。
五、改革已啟動:地方實踐與民眾期待
上海標桿:基礎養老金1490元/月,年漲百元,證明財政有能力支撐;
區域創新:甘肅肅南縣基礎養老金漲40元,浙江推行“繳費年限獎勵”(每多繳1年加發3元);
- 民眾呼聲:河南農民王大爺直言:“不求追上城里人,但求每月多買兩袋面!”。
結語:農民的尊嚴,就是國家的底線
從“剪刀差”到“土地財政”,農民默默承擔了現代化轉型的成本。當專家們為漲幅爭論時,1.8億農村老人仍在為生存掙扎。劉世錦們的方案或許不完美,但至少指向了一個共識:農民的晚年尊嚴,等不起下一個45年!
正如網友所言:“若養老金公平都做不到,共同富裕從何談起?”轉發這篇文章,讓改變發生——因為每一份關注,都在縮短240元到1000元的距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