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最應該自信、但又似乎最不自信的汽車企業是誰?我的答案是一汽-大眾。
自信來自三個角度,一是2024年一汽-大眾銷量合資第一,上險率在燃油車市場達到7.3%,不降反升。二是利潤不錯,和別人在2024年拼的有量無利不同,一汽-大眾在中大型SUV和中型SUV、B級轎車市場銷量份額都不錯,守住了自己的利潤基盤。三是一汽-大眾2025年手里捏著燃油和新能源一把好牌,就看怎么把自己的自信講出來。有意思的是,講好自己可能比造好自己,對這家體系車企更難。作為輿論旁觀者,我就講講這家合資體系最健全、最應該自信的汽車品牌如何講出價值感?
產品價值像麥子,要一直曬!
麥子越曬越值錢,磨出來的面粉也越香。汽車企業也是這樣,要把自己的好不斷地講。一汽-大眾什么好?戰略打法啊!開年一汽-大眾先從邁騰、探岳L下手做新品,近期又要推出全新中大型SUV攬境。邏輯是什么?就是因為這三款產品在細分市場的搶手。邁騰不用說了,B級燃油轎車市場的定海神針。探岳2024年賣了超過16萬輛,在中型SUV市場占據15%份額,銷量同比增長將近29%。攬境光看數據2024年好像只賣了不到2萬輛,但在高端燃油中大型SUV市場,這個數據排在前列不是問題。
2025年從這三個產品著手,說明一汽-大眾的市場戰略眼光很毒,而且這次不是燃油車的單純改款。一汽-大眾圍繞邁騰做一口價,讓B級轎車在終端實現真正的消費信任感。圍繞探岳L和攬境,一汽-大眾接下來推出和大疆合作的智能駕駛系統,將SUV的所謂“增程+智能”變成“發動機+智能”,同時還推出終身質保,打得就是現在部分新能源車企靠增程噱頭,讓消費者頭疼的二手車殘值低、品控差,增程發動機噪音問題。要知道,其他車企的終身質保只是十幾萬輛的規模,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可是一年銷售規模接近百萬輛,這個決心就是告訴消費者,大膽的買和開,一汽-大眾絕不會讓品質用概率計算,而是用自己實實在在的投入和驗證標準,來給消費者一個安心和放心,讓大家明白一汽-大眾賣出去的汽車,絕對不是快消品。
這么一講,是不是覺得一汽-大眾的戰略打法特別清晰?但如果你不講,外界反倒覺得什么年代了,再談燃油車產品落伍了。所以,一汽-大眾要像曬麥子一樣,從這些產品的上一年市場競爭力結果講起,并且圍繞終身質保政策找到競品,講出痛點,講出推出質保政策對一汽-大眾來說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和代價,老百姓就不會再以動力驅動的有色眼鏡感性評判產品了。
曬麥子曬的是什么?一汽-大眾千萬不要只講自己的車,因為跨界車企只能講自己的車,最愿意的就是體系車企拿一個單一車型和他對標,所以一汽-大眾要講體系,用體系對標對方的一輛單一車型,講出自己的體系厚度。
什么是體系厚度?就是你有他沒有,他有你更優!造車拼的是體系年輪,2萬小時理論是任何車企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只要在造車驗證過程上沒有兩萬個小時的磨練,這車一定有隱患。對一汽-大眾來說,體系是最大的優勢。
就拿一汽-大眾探岳L和攬境兩款核心SUV產品和大疆合作,很多人會說燃油車的智能駕駛不如電動車,你和被造車新勢力洗腦的嘴炮吵架沒有用,一定要給大家講講,探岳L的智駕系統拼的是穩定性,在1000公里以上的測試里程下,一汽-大眾要求發布會上說的是什么,消費者現實用的就是什么。一汽-大眾的智能駕駛技術,絕對不做智能駕駛嘴上的巨人、現實的侏儒。一汽-大眾一定要和大家說說,攬境到現在的二手車三年車齡保值率超過65%,遠遠高于新能源車的平均保值率,也高于很多同級增程車型的二手車保值率。一汽-大眾還要和大家說說,為什么一汽-大眾敢于宣布終身質保,就是因為一汽-大眾每個零部件都要做核磁共振疲勞值實驗,給大家看看一汽-大眾長春工廠的核磁共振和CT實驗室,讓大家知道汽車的零部件故障率不是概率問題,而是體系問題。
我總說一句話,車好賣的時候,汽車傳播要是一張紙,講得越少越好,但在這個時代信息有誤差和消費秩序重塑的時候,體系化車企的傳播要變成一本書,講的越細越好。消費者不是傻子,能聽懂,關鍵是你講到什么程度,體系車企千萬別把自己講薄了。
不斷曬自己,不斷找體系的故事,要講出對象感,這是包括一汽-大眾在內體系車企必須要做的事。
什么是對象感?就是掰開揉碎的顆粒化的講過程。體系化的過程在哪?就是三個維度,供應鏈、工廠和渠道。就拿一汽-大眾接下來要推出的CMP平臺產品和搭載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如果死板的講推出多少款車型,怎么講覺得怎么引不起消費者重視,企業內部一定在想方設法避開自己的小型車細分市場,因為小型車電動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強。
但如果講過程,你會發現,CMP是大眾“從中國、到德國、再回到中國”的一個戰略布局落地技術,是第一次德系車吸收了中國電動車造車效率和智能化精髓后,結合德系車駕駛素養調校出的產品。大家看小鵬M03去年的表現,一個中國民營車企總裁加入后,通過降低采購成本、學習大眾造車精髓開發出的小電動車,現在市場接受度這么高,一汽-大眾CMP平臺和CEA架構的品控、成本和穩定性,一定比中國造車新勢力好得多。就像廣汽豐田前不久推出的鉑智3X,價格和其他造車新勢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智能駕駛和電動化技術瞬間得到認可,為什么?就是因為講出來了這個造車過程,把自己的品控、耐久這些合資擅長的技術結合效率、配置與智能講出顆粒度和對象感,消費者迅速接受這種理念。
一汽-大眾CMP架構下的產品也要這么學,要講出過程感,講出你的供應鏈不能隨便更換的嚴謹性,講出大眾如何36個月時間在保證德系品質基礎上實現高效率造車,絕對不偷工減料,讓老百姓明白在一汽-大眾花一樣的錢,能買到更扎實的新能源產品,誰還在乎平臺下的車大車小?老百姓一定會有自己的判斷。至于CMP架構背后的具體技術歸屬權,不要再用過去的思維非分出哪些是一汽-大眾的,哪些是大眾中國的,哪些是其他車企的。只要在一汽-大眾整個體系下的產品,一汽-大眾就要霸氣的把所有能讓消費者體會到的好全部講出來,要拿出舍我其誰的這種二次創業氣質。
所以,一汽-大眾講質保不要只說質保政策,要說自己的背后為消費者準備了多少錢,說自己的供應鏈和驗證標準有多高?一汽-大眾講電動汽車不要只講車,要說自己的背后有多少體系化創新,要講出這個平臺“從中國到德國再回到中國”的過程,像講述中國首艘航母誕生一樣,尋找CMP的故事顆粒度。一汽-大眾講自己的2025年,不要只講結果,要把過程告訴人們,而且要重復重復再重復,讓消費者從過去認識一汽-大眾,變成重新認知一汽-大眾。學會曬麥子,學會講體系,學會講過程,這三招只要干了,一汽-大眾2025年的產品價值一定會在輿論心中產生傳播價值。因為產品價值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讓傳播價值產生對稱,這點工作對體系化車企來說可行且一定能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