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的“黃金期”。近日,在郫都區鄉村振興農業產業融合建設項目(一批次)——白云村、漢姜村及漁塘坎村農業設施配套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長臂揮舞,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分工有序,有的運送砂漿、有的修建溝渠,現場氛圍火熱。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紅光街道,涉及漢姜村、白云村和漁塘坎村,項目區規模達3377畝。此前,由于項目區內農田高低不平、灌排系統不完善、基礎設施不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為此,建設團隊結合現狀田形劃分,以長方形為主,在本次土整范圍內新建田坎86處,巧妙利用舊田坎157處,重新規劃土地布局,讓農田更規整、更適宜規模作業。
“我們堅持把‘小田變大田’作為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重點,減小田面高差和坡降,完善水利配套灌溉體系,提高灌溉保證率;工程布局做到因地制宜,田間溝、路、渠相間布置,從而實現水流及道路暢通。”蜀都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程部員工馬寅朝表示。
項目實施后,項目區的耕地面積將有所增加。經測算,種植需水量為161.06萬立方米,水量缺口為26.90萬立方米。為保障項目實施后項目區內耕地達到良好灌溉條件,項目區科學劃分為提水灌溉與常規灌溉兩大區域,依托現有溝渠體系實施取水優化,共新建機井13口,對既有泵站加水泵2處,有效解決灌溉難題。
土壤改良也是重要一環。項目將對全域實施有機肥改良計劃,采取袋裝商品有機肥撒施作業,畝均施用量達0.25噸,合計施用有機肥233噸,將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
在道路建設方面,項目著力構建三級道路體系,對瀝青道路、水泥道路、碎石道路進行全方位優化,總計新建道路6.395公里,改造提升道路8.911公里,形成通達田間的循環路網。
“通過基礎設施完善、灌排體系優化和地力提升三大舉措,系統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后將顯著增強區域抗旱防澇能力,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為糧食穩產增產奠定堅實基礎。”馬寅朝介紹道,目前,項目已完成總體進度的40%,溝渠修建和田塊調整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后續建設工作正穩步推進,預計6月底完工。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何曼青 記者 粟新林 供圖郫都區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