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近日,多名小鵬汽車車主反映,稱“在官方更換避震后”其購買的小鵬G6因“低頻噪音”問題,已經嚴重影響駕駛。4月14日,小鵬汽車一名相關負責人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車輛行駛在顛簸的路況或快速行駛、突然剎車時,車內與車外的氣壓差異可能會增大,這種氣壓差會對耳朵產生影響,導致耳朵出現類似乘坐高鐵或者飛機時的悶脹感或壓迫感。該公司對客戶用車體驗高度重視,對有此類反饋的客戶,會保持積極溝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前報道:多名小鵬G6車主反映“低頻噪音”影響駕駛 相關負責人:將保持溝通并提供必要支持)
日前,多位汽車領域和醫學領域專家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低頻共振現象是存在的,但汽車在設計的時候,會盡量避免產生共振現象,目前尚未聽說哪個品牌的汽車或者某一款汽車會有比較普遍的低頻共振現象,如果要檢測車輛是否存在低頻共振的噪音問題,需要用專業的技術裝備去測量,同時用專用軟件去分析。此外,低頻共振是否會導致耳聾,還需要更多證據閉環。如果長期駕車感覺有噪音造成耳部不適甚至是聽力下降,建議及時前往醫院相關科室進行檢查治療。
業內人士:
電動汽車低頻共振現象一般較少
汽車噪音需用專業手段測試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低頻共振現象是存在的,但汽車在設計的時候,會盡量避免產生共振現象,比如相鄰零部件采用不同材料,相同材料的零部件用不同的形狀,所以說電動汽車的低頻共振現象,應該不是共性的問題,一般發生的也比較少。但是如果產生這種共振,可能就會傳導到底盤或者其他地方,甚至產生聲音,這種聲音就會對駕駛員的耳朵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低頻共振是否一定會導致耳聾,此前未見相關報道,還需要進一步證明耳朵失聰是低頻共振產生的,且低頻共振是汽車產生的,證據鏈還需要閉環。
不過,張翔同時表示,目前尚未聽說哪個品牌的汽車或者某一款汽車會有比較普遍的低頻共振現象,如果要檢測車輛是否存在低頻共振的噪音問題,需要用專業的技術裝備去測量,同時用專用軟件去分析。一般來說,由于沒有發動機,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噪聲主要來源于電機轉動、車輛行駛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等等。總之,汽車噪音屬于NVH工程問題,需要用專業手段去測試,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4日,第46屆曼谷國際車展媒體預展舉行,圖為小鵬G6吸引人們參觀 圖據IC photo
醫生:
如感覺存在低頻噪音且聽力下降
建議專科就診檢查
一位三甲醫院的耳鼻喉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首先自己沒有乘坐或者駕駛過小鵬汽車,不太清楚該車駕駛時產生的“空腔震動”和“低頻共振”是什么樣的,就自己乘坐其他電車的體驗來講,噪音還是比較小的,應該導致低頻共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長期感覺駕車時存在低頻噪音,且出現聽力下降,建議專科就診完善檢查,確定是否真存在聽力下降的問題。如果真存在噪音,長期接觸是有一定可能引起聽力的問題,但具體情況還是得就診明確病史,完善檢查后才知道。
另一位醫療專業人士同樣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車輛是否會產生低頻共振的噪音不清楚,但是長期的噪音暴露會引起聽力損失。
▲圖據圖蟲創意
紅星新聞記者 祁彪 鐘夢哲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