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通州警方獲悉,一名小伙網上交友,準備將借來的錢轉給對方,幸虧遇到銀行工作人員聯合北京通州公安分局民警進行勸阻,這才避免了一起電信詐騙案件發生。
事情發生在3月24日,當日13時50分,小伙小王來到通州區潞源街道一家銀行柜臺,要求提取現金48600元。銀行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小王銀行賬戶內的資金是當天上午由9名不同人員分批轉入,金額從幾千元至兩萬元不等。
詢問后,小王表示取款是為了幫助同學的家人治病,賬戶中的錢是向親友借來的。按照工作流程,工作人員對小王進行了防范電信詐騙提示,并建議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進行匯款。但小王堅決要求提取現金,這一反常行為引起了工作人員的警覺。
按照警銀聯動機制,銀行工作人員立即通過“全民反詐”APP提交涉詐線索,并聯系屬地潞源派出所。很快,在附近工作的社區民警便趕到了現場。在詢問的過程中,民警發現小王神色慌張、眼神閃躲。
為避免小王被騙,民警通過電話聯系了其“同學”。當民警問及為何要取現時,其“同學”表示小王的家人生病了,需要治療,這與小王和銀行工作人員解釋的理由明顯矛盾。
“喂,信號不好啊……”謊言被戳穿后,小王的“同學”以信號不好為由,匆忙掛斷了電話。隨后,經過民警持續追問和反復勸導,小王終于意識到自己遭遇了電信詐騙。
經了解,小王是一名00后,平常忙于工作,少有時間交友,前不久在網上交友平臺注冊了賬號,“平臺客服”不斷以完善信息和升級會員等方式要求小王進行充值。由于銀行卡限額,“平臺客服”便要求小王取現后進行充值。幸虧發現及時,沒有造成嚴重損失。
通州警方提示廣大網友:在網絡社交平臺不要隨便泄露個人信息,網絡交友過程中要保持小心謹慎和健康的交友心態,切勿輕信對方的甜言蜜語,不要隨意轉賬匯款,當素未謀面的網友忽然提及財物時,要提高警惕,謹防被騙。與此同時,一旦被騙,要及時留存相關證據,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警。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編輯/李濤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