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95歲老人接到電話:“葉老師,您還活著啊?”老人氣得臉紅脖子粗:“為什么我不能活著?”哪料,接下來對方一句話讓他淚流滿面。
“葉老師,我太高興您還活著了,只是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葉老師您別覺得我冒犯……”
電話里的人趕忙解釋,原來他曾是葉連平的一個學生,上回聽到葉老師的消息,葉連平因為病發(fā)被送進醫(yī)院,這位學生誤以為沒來得及見到葉老師最后一面。
“葉老師您沒有子女,我們這些學生就是您的子女,我想以后給您送終,將您的骨灰安葬在這里。”
聽罷學生的話,葉連平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自己桃李滿天下,只希望把這些農(nóng)村孩子送出去,讓他們見識更高更遠的世界,至于自己的身后事,葉連平?jīng)]有多大的期望。
死后不過一抔黃土,葬在哪里有什么重要的,葉連平早就想好了,他要把遺體捐獻給醫(yī)學研究。
“你有心了,別擔心我的事,到時候我把遺體捐獻出去,死后也能發(fā)揮價值。”
即使對葉老師的品行十分佩服,這樣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還是讓葉連平的學生自愧不如,葉老師胸懷天下,無論何時聆聽葉老師的教導,都讓這些學生受益良多。
這位學生不禁想到多年前,他還是個懵懂的留守兒童,是葉連平給像這樣的孩子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葉連平并不是個專職老師,因為父親在大使館做雜工,葉連平學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后來跟人一起開辦夜校,給群眾掃盲。
從夜校出來后,葉連平做工人,在生產(chǎn)隊干活,就這樣忙忙碌碌過了半輩子,當時他剛好輾轉(zhuǎn)來到安徽卜陳鎮(zhèn)工作。
鎮(zhèn)上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兒童,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一間學校連老師都湊不齊,剛滿50歲葉連平干活有些力不從心,但是流利的英語在當?shù)貐s是稀罕的技能。
葉連平就這樣成為卜陳學校的一名老師,學校里十分冷清,那些留守兒童無法安心學習,就連面臨中考的畢業(yè)班學生,有一半都整天在外游蕩。
見到這種狀況,葉連平當老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學生一個個“抓”回來,他一家一家人拜訪,勸說孩子重回課堂學習。
48個孩子,葉連平跑了45天,終于讓他們坐滿了課堂,可是一開課,葉連平又犯愁,這些孩子不要說去中考了,就是讀讀課本都困難。
學不會就得補課,但是學校條件簡陋,不允許也沒有條件組織晚自習,葉連平不服輸,提著馬燈,把住的近的學生分成小組,自己一組一組過去補習。
靠著這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葉連平把學生帶成全鎮(zhèn)成績最好的班級,將那些放棄希望、放任自流的孩子,從失學邊緣拯救了回來。
就這樣為了農(nóng)村教育,葉連平在簡陋的講臺上站了十幾年。為了激發(fā)這群留守孩子的學習興趣,葉連平帶著學生勤工儉學,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給學生們買書。
他不僅要讓學生成為有知識的人,還教導學生成為有價值的人,他的教學不局限于課本,經(jīng)常帶著學生去參加公益慈善活動。
葉連平的教學成果有口皆碑,不僅是卜陳鎮(zhèn),周邊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家庭也慕名而來,將自家孩子放心交給葉連平。
十幾年下來,學校逐漸壯大,孩子們茁壯成長,葉連平熬白了頭發(fā),1991年,葉連平光榮退休,可是他教學的熱情卻沒有熄滅。
有許多留守兒童基礎薄弱,上了中學也跟不上,葉連平把自己家騰出來,創(chuàng)辦留守未成年之家,免費為孩子輔導英語。
他還抽空給各個小學代課,收到的工資都捐給了學校更新設施,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摳門”的葉老師特別大方,出去連礦泉水都不舍得買,但是會帶學生去城里專業(yè)醫(yī)院配眼鏡。
嚴厲的葉老師又特別關愛學生,課堂上一絲不茍,騎著自行車跑遍所有學生家中家訪。
甚至在工作到暈倒的時候,葉連平也堅持給孩子們上完課再去住院,“我的病沒大礙,學生們的課耽誤不了。”
這樣的葉老師孑然一身,全身心奉獻給了鄉(xiāng)村教育,他的滿足很簡單,看到學生們在外敢于說一句英語,這樣就足夠了。
參考資料:葉連平:為了留守兒童,他和時間賽跑了20年2021年02月21日來源:光明日報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