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這是一句相當有名的戰爭宣言。是秦末群雄并起時,楚懷王熊心對楚國眾將發出的激勵獎賞令。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貌似激勵眾將
楚懷王熊心與眾將約定,誰先進入秦朝故地并且平定關中,誰就為關中王。表面上看這個約定就是為了激勵眾將爭先殺敵,早日滅秦,但筆者私下里卻認為,所謂“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很有可能是楚懷王熊心的一計,一箭雙雕之計,目的主要是為了奪權,目標就是劉邦和項羽。
而幫助楚懷王熊心出此計策之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后來被項羽所斬殺的卿子冠軍宋義。(僅為一家之言,如您有不同見解,請盡管評論。)
也許您會認為筆者過于腹黑,一國之君怎么會對自己手下兩位股肱之臣下此毒手?要知道,就是這二位,聯手推翻了強大的秦朝,這也是當初楚國的夢想,這位國君楚懷王怎么會如此糊涂?而且從后來的事實看,劉邦和項羽都沒有被害啊?這怎么能說是一箭雙雕之計呢?
要想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這位所謂的楚懷王熊心是個什么人物,他當時是什么處境。
放羊娃熊心只不過是項梁的傀儡
實際上楚懷王熊心只是起義軍領袖項梁手中的傀儡而已。
在成為新楚國的國君之前,熊心只是一位鄉間的牧羊人。之所以能夠被項梁選中,就是因為據說這位熊心是那位曾經逼死屈原,自己卻客死秦國的舊楚國的國君楚懷王熊槐的孫子。楚懷王本是熊槐死后的謚號,把熊心也叫做楚懷王,完全是因為項梁想要讓楚國人更加認可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在項梁活著的時候,作為傀儡的楚懷王熊心可是一點實權都沒有,完全是個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可是就在秦二世三年,一件驚天的大事的發生卻讓這位傀儡國君突然看到了希望。那個一直壓在自己頭上的義軍領袖,武信君項梁因為自己的輕敵和驕傲丟掉了性命。擊敗項梁的就是秦朝最后的名將章邯,地點在定陶。
義軍領袖項梁兵敗身死在定陶
項梁一死,熊心迅速抓住了機會,展開了自己的奪權行動,填補項梁留下的權力真空。
項梁身死,項梁帶領的楚軍主力幾近覆滅。為了保存實力,當時正在久攻不下陳留的劉邦和項羽一商量,和呂臣三人各自帶著自己的軍隊迅速東撤至彭城。呂臣駐扎在彭城東,項羽駐扎在彭城西,劉邦駐扎在碭(讀如蕩)郡。呈掎角之勢,以防章邯帶領的秦朝大軍再次進攻。
秦朝最后的名將章邯讓各路諸侯聞風喪膽
幸運的是,章邯當時還不曉得劉邦和項羽這些無名之輩的實力,認為項梁的楚軍主力已被消滅,楚國從此沒有什么可以顧慮的了,于是并沒有乘勝猛打,而是轉身北上,進攻趙國去了。楚國義軍這才得以喘息。
楚懷王熊心聞聽項梁軍破身死,又聽說劉邦、項羽、呂臣三人已經東撤至彭城,于是自己也把都城從盱(讀如需)臺遷徙到了彭城。
楚懷王熊心還是有些雄心的
一到彭城,楚懷王就迅速利用自己國君的身份,大搞人事調整,并且迅速地掌握了兵權。
首先,他封項羽為長安候,號為魯公。任命呂臣為司徒,任命呂臣的父親為令尹(楚國宰相)。而項羽和呂臣的部隊則交由國君自己直接指揮。至于劉邦,因為在碭郡,離彭城還有點距離,沒法讓國君直接指揮劉邦的軍隊,所以封劉邦為武安侯,同時任命劉邦為碭郡長(碭郡的郡守),碭郡的軍隊由劉邦暫時指揮。
這些當然還遠遠不夠,因為畢竟熊心之前一直是位傀儡國君,楚軍之中沒有一個人是自己的心腹,尤其是劉邦和項羽二位,更是不可能久為人下之人。
劉邦和項羽是楚懷王熊心的心腹大患
項羽是項梁的侄子,雖然當時在起義軍中并沒有多高的威望,但畢竟起義軍的主體還是項家的宗族子弟,況且項羽不僅武藝超群,力能扛鼎,而且一直野心勃勃,當初看見秦始皇的車隊時,項羽就曾說過“彼可取而代之”這樣的狂言。至于劉邦,斬蛇起義時他自導自演的那些神跡必定是廣為流傳。像項羽和劉邦這樣的人物,毫無背景、毫無靠山的放羊娃熊心怎么能駕馭得了呢?又怎么能讓熊心放心呢?
所以對于熊心來說,當務之急第一是要迅速找到一位既有才能,還忠于自己的心腹,第二就是要想辦法除掉劉項二人,至少能讓他們為己所用。
宋義,熊心心中最合適的心腹人選
真是想啥來啥,突然間,天上掉下了個林妹妹。楚懷王熊心夢寐以求的心腹不請自來了,這個人就是宋義。
宋義,荀悅的《漢紀》中說他是故楚令尹。不過唐朝司馬貞給《史記》寫的索隱當中,認為宋義當別有所出也。到底宋義是哪來的,一直沒有定論。我們也暫且不管這個宋義的來歷,我們所知道的是,這位宋義確實很像是位高人,因為他可以未卜先知。
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偶遇宋義
宋義是齊國使者介紹給楚懷王熊心的。這位齊國使者就是高陵君,名顯。高陵君顯是在前去求見項梁的路上遇到宋義的。宋義原在項梁軍中,當時楚軍連勝,項羽更是斬殺了秦將李由,項梁十分驕縱,楚國的士兵也非常放松,可同時秦朝卻在不斷地給章邯增兵,這時候宋義看出了危險。告誡武信君項梁說:
“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
但是項梁不聽宋義的勸告,而是打發宋義去出使齊國了。于是宋義出使齊國,路上遇到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宋義問:
“公將見武信君乎?”
高陵君顯回答:
“然。”
宋義說:
“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意思是武信君項梁的大軍肯定要被擊敗的,你要是慢點走還可以免死,如果走快了,早早就到了項梁的軍營,肯定會被連累遭殃的。
后來的事實令高陵君顯大吃一驚,項梁果然軍破身死,從此高陵君顯對這位世外高人宋義佩服得五體投地。
項梁已死,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就只好轉道彭城,去見傀儡國君楚懷王熊心。在與熊心的交談之中,高陵君顯就把這位世外高人宋義介紹給了正求賢若渴的熊心。對于熊心來說,宋義簡直是最合適不過的心腹人選了。第一,能未卜先知,說明他才能出眾。第二,宋義并不受項梁待見,不是項家的鐵桿擁躉。如果熊心能重用宋義,他一定會成為自己最得力的心腹。
在見過宋義,并進行了秘密長談之后,熊心更是大喜過望。《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懷王大悅。
為什么那么高興?一般認為他是因為得到了高明的軍事人才。但結合傀儡國君的處境來看,他一定是從宋義那里得到了能夠幫助他打擊異己,鞏固君權的辦法,也得到了如何壯大楚國,橫掃天下的國策。具體他們談了些什么,沒有人知道,但從后來楚懷王和宋義的作為當中,我們可以反推出談話的大致內容。
楚懷王也更加堅定地認為眼前的人就是他最值得信賴,最值得依賴的心腹重臣。他必須重用他,并且要馬上采取行動,實施他們密謀的計劃。
和宋義密談之后,楚懷王熊心立刻任命宋義為上將軍,號卿子冠軍(類似于三軍總司令,可以統轄楚國所有的部隊),任命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名義上應趙國數次求救,北上救趙。
宋義帶項羽北上救趙,劉邦自己西進攻秦
另外命令劉邦帶領自己的軍隊,直接取路向西,進攻秦朝的老家關中。與此同時,楚懷王還喊出了那句著名的“戰爭動員令”——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這些熱血沸騰的部署表面上看,都像是要發起戰略總攻,但實際上熊心和宋義當時并沒有馬上就與秦軍進行戰略總決戰的意圖。
項梁剛剛敗亡,楚軍的主力剛剛被消滅,如果不是章邯小看他們,也許他們要被悍勇的秦軍堵在老家痛打呢。怎么突然間,這群楚人就像打了雞血似的要主動決戰了呢?還夢想著直接攻取秦朝的老巢呢?這肯定不合情理。
懷王和宋義確實沒有立刻決戰的意圖,宋義率領救趙大軍在安陽持續觀望四十六天就是明證。
既然不是要決戰,卻擺出了決戰的架勢,一定另有所圖,圖的就是劉邦和項羽。要把劉邦和項羽分而治之。
我們先看劉邦。
安排劉邦西取關中其實是個陷阱
從我們后來人的角度來看,因為我們知道了事情的結果,所以都認為派劉邦西去直接攻取關中肯定是一個美差,是楚懷王向著劉邦,但是在當時其實沒有人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當時的楚國眾將都很懼怕秦軍。《史記·高祖本紀》原文是這樣說的: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
也就是說當時,秦軍勢頭正猛,經常打得各路諸侯望風而逃,況且秦朝老巢關中一定有精銳重兵把守,所以楚國眾將幾乎沒有人認為先入關是什么好事情。
我們再看看當時劉邦自己有多少人馬,懷王和宋義的心思就十分清楚了。
當時劉邦有多少人馬呢?史書上此處沒有明確寫明,但是我們通過之前的記載可以推算出來。沛公劉邦在沛縣起兵時收沛縣子弟二三千人,這就是劉邦起兵時的家底。后來劉邦攻打碭縣,收碭兵五六千人。再后來劉邦去薛地投奔項梁,這時候項梁又給劉邦增加了士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再后來沒有記載劉邦增加過人馬。即使不算戰損,按以上記載估算,劉邦在西進攻秦時的人馬應該不超過一萬四千人。實際上也就是一萬多人。
就讓劉邦率領著這一萬多人,去進攻秦朝的老巢關中,挑戰幾百年來未曾破過的關隘和數萬留守關中的秦朝虎狼之師,您還認為這是個美差嗎?這無異于讓劉邦自尋死路,也可以說是借刀殺人。關中王這個胡蘿卜是很美好,但可不是那么容易得的啊!
也許會有人反駁說,人家懷王當初派劉邦去不是看中劉邦的勇猛(劉邦也確實不勇猛),而是看中了劉邦的仁義。《史記》中不是說過眾人不同意項羽去,同意劉邦去,就是因為劉邦是寬厚長者,讓他去感化秦朝老百姓嗎?
《史記·高祖本紀》原文確實是這樣說的:
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
但是,又有誰會相信仁義可以感化百姓就解決戰爭了呢?不是有那樣一句話嗎?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如果仁義真的可以解決問題,那就讓劉邦一個人一路感化過去,還用得著大起義兵造反嗎?事實也是,后來的劉邦并不是靠仁義拿下的關中。沒有軍事實力說什么都沒有用。
既然西去之路如此兇險,懷王和宋義也無心決戰,那么他們做出如此的安排就只能解釋為要借秦軍之手除掉劉邦了,至少是要讓他出去自生自滅。只不過,我們的劉邦同志心大命好,別人都以為是去送死,可是他生生地把一盤死棋給下活了,而且還前程似錦。這是后話。
現在讓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項羽同志的處境吧!
安排項羽與宋義救趙是為了尋機除掉他
懷王和宋義給項羽同志安排的位置是北上救趙大軍的副將。其實宋義的想法是盡量利用項羽的勇武,因為項羽確實沒多少心眼,只不過是一介武夫,如果他聽使喚最好,如果不聽使喚,那就想辦法除掉他。這么說是有根據的,而且宋義也真的只差一點點就把項羽給干掉了。
宋義在安陽讓大軍一呆就是四十六天,急脾氣的項羽終于忍不住了。項羽找到宋義質問他為什么遲遲不進兵。我們的宋大將軍先是耐心地給他講了一通大道理,隨后堅決地拒絕了項羽同志的出兵請求。項羽剛一出帳,宋義就立刻下了一道軍令:
猛如虎,很(通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道命令明明就是針對項羽的,意思是你要是再不聽使喚,就拿你軍法從事,這可是要名正言順地殺項羽啊!您看這招是不是特狠毒?
其實這位宋大將軍也確實為楚懷王熊心規劃得十分完美。他不但要替懷王排除異己,鞏固君權,還替他謀劃好了滅秦大計。這大計當然不是立刻決戰,取得速勝,而是要一面坐山觀虎斗,看章邯帶著秦軍主力與趙國的河北軍火拼,一面派自己的兒子宋襄出使齊國,力圖與齊國結盟。
要知道齊國的實權人物相國田榮有三個仇人,最大的仇人就是前齊王田假,現在就在楚國避難,另兩個在趙國避難。當初田榮向武信君項梁和趙國國君提出以交出仇人為條件參加對秦作戰,項梁和趙國國君都沒有答應。
而這次如果宋義和楚懷王答應把田榮的仇人,也就是前齊王田假送給田榮,田榮肯定答應齊國與楚國結盟。到時候,秦軍與趙國兩敗俱傷,齊楚聯盟再漁翁得利,不是天下可定嗎?
這個計劃確實非常完美,想得也很周到,既能除掉懷王的政敵劉邦和項羽,還能讓楚懷王實現一統華夏的美好理想,這簡直是天才的想法啊!
可是經驗告訴我們,表面上看似越完美的計劃越容易失敗,因為人算不如天算。懷王和宋義千算萬算就是沒想到兩點。一,沒想到劉邦命那么硬。二,沒想到項羽性格那么愣。
大大咧咧的劉邦硬是把死棋下活了
心大、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劉邦同志帶著他那一萬多人大大咧咧地就出發了,一路上不斷收羅陳勝和項梁的殘兵敗將,靠著張良、蕭何、樊噲、周勃等人的盡力打拼,靠著他封官許愿的假大方,靠著項羽擊敗了秦軍的主力章邯,靠著昏庸專權的秦相趙高的神內助,竟然一路跌跌撞撞地真把關中給拿下了。
愣頭青項羽說砍就砍
而那位愣頭青急脾氣項羽,更是沒等宋義對自己動手,直接就把這位三軍統帥宋大人的腦袋給砍下來了。這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畢竟宋義是軍中的最高領導,而且他也沒有任何罪名。可是項羽才管那些呢,他本來就是個任性的人。可憐宋大人,一腦袋高明的詭計都讓項羽給提在手里了。
熊心苦苦等來的是心腹宋義的人頭
最可憐的是那位還在首都彭城等待著好消息的放羊娃楚懷王熊心,滿以為可以大功告成,可是卻等來了自己唯一的心腹宋義的人頭。自己放出去的兩只小鳥,劉邦和項羽,最終也成了雄鷹,永遠也不可能再聽自己的使喚了。最后,這位可憐的傀儡國君也在劉邦和項羽共同滅秦之后,被項羽指派九江王黥布在彬縣給暗殺了。
可憐熊心和宋義白忙了一場,最終倒成全了項羽和劉邦,隨后劉項二人楚漢相爭,最后還是讓大大咧咧的劉邦坐了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