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有類似的疑問:
在外面吃飯就會覺得特別渴
是不是味精會讓人渴?
餐館的很多菜肴會特別入味、醇厚
是不是因為加了“科技與狠活”
比如鮮味核苷酸?
其實
就算是傳統熬制的高湯
里面也天然含有這些鮮味核苷酸
之所以在外面吃完飯會覺得“口渴”
并不是因為味精和雞精
而是一餐中
攝入的鈉總量太高了
餐廳的菜吃完“口渴”的原因
餐廳的菜肴在炒制之前,肉類原料已提前用鹽、醬油、雞精等調料腌制,大量的鈉已經深入菜肴內部。在下鍋炒的時候,菜里又放了多種增鮮的醬料、糖。糖能“調和百味”,和鹽會互減味道,所以吃的時候不會覺得特別咸。
吃完了之后的幾小時中,會感覺到很渴,這是因為鈉離子發揮了“腌肉”作用。鈉屬于強烈親水的物質,鈉離子在體內會“綁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滲透壓,所以會讓人感覺口渴。
鹽,自古以來的“防腐劑”
鹽是最古老、最常用的防腐劑。如魚、肉等易腐敗食材,只要加大量的鹽,做成咸魚咸肉,就能夠長期保存。加大量的鹽,其實是一種變相脫水方法,鹽把水分子霸占,微生物就難以利用水分子來增殖和產毒。而且因為鹽已經提前腌制入味,已深入到食材的深處,所以涮水也出不來。
不僅是餐館里的很多菜,買的熟食產品也一樣,雖然剛吃的時候感覺不是特別咸,但鹽的總量非常可觀。就難免會導致吃了之后幾個小時都感覺口渴。
家中常見調味品含鈉量
家中常見調味品的含鈉數據,建議收藏:
1克雞精含鈉約200毫克,相當于0.5克鹽。
1克“薄鹽雞精”含鈉約160毫克,相當于0.4克鹽。
15克(1湯匙)蠔油含鈉678毫克,約相當于1.7克鹽。和低鹽醬油基本相當。
15克蒸魚豉油含鈉1091毫克,約相當于2.8克鹽。
核苷酸二鈉作為增鮮劑,在食品里的正常添加量很小。正常使用并不會帶來口渴。比如雞湯天然含有較多鮮味核苷酸,但喝一碗不加鹽的清雞湯之后并不會感覺很渴。
少量的鮮味核苷酸,根本無法像大量鹽那樣有效提升血液滲透壓,綁定大量水分子,從而感覺身體缺水,味精也是一樣的道理。
味精(谷氨酸鈉)中的谷氨酸部分,毒性比食鹽(氯化鈉)還要低,甚至谷氨酸對肝臟和腸道的修復都有好的作用。
但是,大量谷氨酸,再配上大量的鈉和糖,就不是我們的身體所能長期承受的了。
來源:湖北市場監管
【版權說明】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